第四十一章 與李左車的小辯論(第3/4 頁)
任襄稍稍動了動身子好坐的更端正一些:“公子請諒小子年少冒昧。小子想請教公子,武安君一生,殺胡的功績和抗秦保趙的功績,哪一個更為公子所重?”
李左車被任襄的問題問的一愣,這小娃兒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其實,他自己以前也問過自己,到底祖父一生所為中,功績最大的是哪樣?內心中還是覺得李牧殺胡的功績更大一些,因為畢竟把匈奴震懾得十數年都不敢再侵趙境。反過來抗秦雖每戰都未有敗績,最後還是被秦國的反間計打敗,自己死了,國也滅了。
不過看著小童一臉正兒八經的小大人樣子,他忽然有了捉弄小童的想法:“當然是抗秦。匈奴一戰而敗,十年不敢正視趙邊,只能說匈奴太弱,勝之不武。而以秦軍的強大,在先祖武安君手下幾無勝績,頗得某神往。”
說完,促狹的向小童擠了擠眼睛。
任襄只是眉毛微微動了一下,並沒有受李左車的激:“秦軍確實未曾勝過武安君,然以武安君的百勝,大趙卻最終敗於大秦,公子又何以教我?”
李左車開始有點要正視一下這個小童子了。秦國曾有“甘羅十二為上卿”的歷史人物,這個差不多也就十二、三歲的小童,難道又是一個甘羅?
甘羅,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自幼聰明過人,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始皇賜上卿位、賞田宅。
“那麼依小公子之見,某祖應是殺胡的功績更可看重?”李左車很認真的看著任襄說。
“小子確實認為,武安君的最大功績是抗胡。”
任襄說著,同時豎起一根手指:“其一,無論對於大趙還是大秦,北疆的匈奴一直都是大患。趙武安君、秦武成侯(王翦)皆戍邊多載,牽佔軍兵以十萬計數,現在大秦仍有二十五萬卒屯駐北邊防範匈奴南侵。按每名士卒每日食糧五斤算,每年需供軍糧四百萬石,還不包含運糧的路途耗用。如此糧賦徭役佔用民力田力,不都是由百姓承擔嗎?武安君殺胡十萬,迫單于遠遁,大趙十數年再無胡患,大趙百姓也得到安定十數年。”
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其二,七國互戰數百載,百姓無安定之時。大秦始皇帝一統宇內,免於天下戰亂不休,武安君抗秦所保的為趙氏宗祧,其作為本無可指摘,但相比對抗外族,其功績就退居其次了。”
“哈哈哈哈,”李左車撫掌大笑,“小公子所言,某認同其一,不認同其二。不過雖然小公子所言其二尚可商榷,但某祖武安君殺胡為平生第一功績,某認同了。”
他把目光轉向公子嬰:“郎中令有如此舅弟,將來必為大秦樑柱。”
公子嬰心的話,將來?現在這個小少年就是大秦最大的頂樑柱了。
不過這話還不能說,只能很謙遜的說道:“孩童之言,公子聊以笑對即可,何談國之棟樑。”
任襄等兩人客套完了,還有點不依不饒的想繼續論下去:“公子不認同小子之言的其二,小子亦願與公子繼續求教。”
李左車剛要說話,公子嬰卻搶先了:“襄,你要一瞻公子風采,這也見到了。陛下剛從先皇帝陵回返,暫時也不會關注公子之事,所以,尚有時間讓你與公子求教。不如今日暫且到此如何?”
胡亥也知道凡事不能急於求成,叔孫通不在,自己來當這個說客,身份上、年齡上,都有更大的難度,所以也不爭此一時。於是對公子嬰點點頭,然後直起身子,向李左車又行了一個正揖禮:“那麼,小子暫且告退,來日再向公子求教。”
李左車連忙回禮。無論是從對方的氣度、談吐,還是從對方對自己先祖的尊敬上,他都認為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少年,所以回禮也是正揖,表達了充分的尊重。
送走了公子嬰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