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十三粒糧食(第1/2 頁)
奏報自然是要寫的。
而且按照楊憲估計,在接到奏報後,朝廷方面也將很快派出巡查御史前來核驗成果。
衙署書房裡,點著寧神的焚香,淡淡的香氣沁人心脾,讓人聞之感覺十分舒服。
楊憲手裡拿著一支透著古香古味的毛筆,這支毛筆還是他的前身在翰林時,劉伯溫所贈。
書桌上鋪著一張張裁剪得約莫四個手掌大小的宣紙。
楊憲正動筆認真寫著字。
不要誤會,他並非是在寫揚州大豐收的奏報,這種工作上的瑣事丟給魯明義就成,自己只要負責最後的稽核即可。
微風透過窗戶吹得一張張宣紙翻飛,發出嘩啦啦的響聲。
也讓人看清楚了其中第一頁上的文字。
“紅樓夢!”
第三個新手寶箱非常倒黴,開出來的竟然是一本現代人民文學社出版的紅樓夢!
本著不能浪費的原則,反正近些日子閒來無事,楊憲便開始準備將其謄錄下來。
不得不說,楊憲不愧是翰林出身,一手小楷寫的十分漂亮。
這種已經融入肌肉的記憶,也跟著繼承了下來。
誰想秦鍾趁黑無人,來尋智慧。剛至後面房中,只見智慧獨在房中洗茶碗,秦鍾跑來便摟著親嘴。智慧急得跺腳說:“這算什麼呢!再這麼,我就叫喚了。”秦鍾求道:“好人,我已急死了。你今兒再不依,我就死在這裡。”
楊憲筆下“寫”的正是紅樓夢第十五回,秦可卿的弟弟在水月庵與尼姑智慧兒偷情,而後被賈寶玉抓個正著,智慧兒羞得趁著夜色逃走,而賈寶玉則是留下來和秦鍾算了一夜不可描述之帳。
雖然楊憲前世只在學生時代,淺淺讀過一遍紅樓,可對於這段劇情卻是記憶猶新。
..................
另一邊。
京城。
朱慡在回京後,一刻不敢停歇,立即是悄悄進宮。
將揚州之行的所見所聞,全部告知朱元璋和朱標。
瀝青路畢竟沒有親眼所見,朱元璋他們只是聽朱慡轉述,感受到的震撼還不那麼大。
可畝產1500斤的水稻,著實將他們震驚了。
要知道幾個月前,他們討論的還是,楊憲口中的新稻種的畝產產量是否真的能夠做到翻翻。
雪花鹽一事之後,對於楊憲,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已經達成了共識,只要今年揚州能夠正常秋收,產量哪怕只是增長一點,他們也會找個由頭,不會治楊憲的罪,同時也能順便堵住眾大臣的悠悠之口。
可哪曾想到,楊憲直接給他們來了一個王炸。
我的乖乖,畝產產量整整翻了五倍!
沒能比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更加明白其中代表的意義。
聽著兒子朱慡的彙報,朱元璋竟然有些走神,腦海裡莫名回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
當時村東頭有一戶最窮的農家,家主叫做朱五四。
古時候,人再窮也要生孩子。
因為孩子就是勞動力,十歲出頭的便已經能下地幹活了,再小一點的,打打豬草喂喂家畜,也能為家庭減輕不少負擔。
這朱五四也一樣,一連氣連男帶女就直接生了八個,名字從重一到重八。
奈何元朝末年,連年饑荒,八個孩子直接餓死了六個。
又趕上元廷橫徵暴斂,朱五四直接給當地收稅的官吏給逼得上吊自殺,他的妻子也緊隨而去。
留給朱重八和他二哥只有十三顆稻種!
這些稻種曾經是他們一家子的希望。
直到今天朱元璋都忘不了,當時他二哥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