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義大利獲第2屆世界盃主辦權(第2/2 頁)
由於和國際足聯不和,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也沒有參賽。
最後來到義大利參加比賽的共有四個大洲的16支球隊,分別是:義大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瑞士、德國、西班牙、法國、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巴西、阿根廷、美國、埃及。
1934年第二屆義大利世界盃正賽階段,於1934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在義大利境內8座城市中的8座球場內舉行。
分別是羅馬國家體育場、米蘭梅阿查球場、都靈奧林匹克體育場、達拉拉球場、格雷扎爾球場、佛羅倫薩弗蘭基球場、費拉里斯球場、阿斯卡雷利球場。
義大利日後幾座久負盛名的球場見證了當時的那屆世界盃。
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梅阿查球場,又名聖西羅球場。球場建成於1926年9月19日,坐落於義大利米蘭的聖西羅區,是歐足聯五星級足球場,目前是意甲球隊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共用主場。
最著名的斜梯風格佈局成為米蘭聖西羅球場的標誌。聖西羅球場被世界各國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所仰慕,許多球員都為能夠有機會在這個球場比賽而深感自豪,這裡堪稱足球的聖堂。
聖西羅球場之所以又叫梅阿查球場,是為了紀念當年為義大利、國際米蘭和Ac米蘭隊都踢過球的著名球星梅阿查而起的名字。
在1934年世界盃期間,梅阿查球場承辦了部分淘汰賽。
最終決賽的場地是羅馬國家體育場,這裡也是羅馬隊和拉齊奧隊的主場。
阿特米奧·弗蘭基球場現在則是意甲球隊佛羅倫薩足球俱樂部的主場球場。
1934年第二屆義大利世界盃不同於上屆,沒有分組比賽,在首輪比賽中就採用單場淘汰制。
如果兩隊在90分鐘內打平,將進行30分鐘加時賽。若120分鐘後仍是平局,將進行重賽,而不是透過罰點球決出勝負。
1934年義大利世界盃上的比賽用球叫做“Federale 102”,通常會被翻譯為“聯邦102”。
這一款的足球,還有一個音譯中文名叫作“費德拉萊”。這是一款標準的t字球,外形有點酷似橄欖球,它的製作工藝相比於1930年那一款,關鍵在於增加了足球外皮的厚度。
這樣做的原因是,烏拉圭世界盃上曾經發生過皮球破損的現象。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增加了牛皮厚度,這也帶來一些附加的影響:比賽中,因為吸附了球員汗水或者因為雨水的緣故,這一款的足球會變得越來越沉重,尤其在比賽後段,使用頭球變得有些“風險”。
相比於1930年世界盃海報僅有一個身穿烏拉圭球衣的門將,1934年世界盃的海報上除了一名射門的義大利球員之外,還有主要參賽國家的國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