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4屆世界盃時隔12年重啟(第1/2 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原本應該在1942年舉行的第4屆世界盃賽事推遲了整整8年。
12年前的明星萊昂尼達斯、皮奧拉等這次不能出現在賽場上了,讓人感嘆時間的無情。
1946年7月25日,國際足聯在盧森堡召開歷史性會議,決定恢復世界盃賽,並將獎盃命名為“雷米特杯”。
同時會議還爭取到了英聯邦四個足協(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的加入,現代足球的鼻祖終於加入了國際足球大家庭。
在大會上,將1950年第4屆世界盃的舉辦權授予了巴西。巴西被選為主辦地多少是因為南美沒有受到戰爭破壞的緣故。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1942、1946年都未能舉辦世界盃,戰後大部分地區成為廢墟的歐洲,也不認為稀缺的資源該用在體育賽事而非重建上,唯一爭取主辦的巴西因此得以在1950年首度舉辦世界盃賽事。
巴西原本就與德國爭辦1942年世界盃,而在歐洲連辦1934年、1938年兩屆世界盃後,各界也相信該輪到南美洲國家,因此主辦權沒有大爭議。
不過參與的國家卻發生了眾多問題。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日本直到這屆世界盃後的兩個月,才重新加入到國際足聯,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甚至要等到1952年才加入國際足聯。
以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中,多半國家拒絕參加本屆世界盃外圍賽,只有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願意參加。
義大利由前兩次奪冠時的王國改製為共和國,在國際足聯勸說下,沒有放棄挑戰三連霸選擇了參加本屆世界盃。
但1949年導致義大利都靈俱樂部共18名球員喪生的蘇佩爾加空難,重挫了藍衫軍實力,因為當時大部分國家隊成員都來自於都靈俱樂部,由於受到空難心理陰影影響,球員是搭船、而非飛機前往巴西參賽。
本次大會還對第4屆世界盃的參賽名額進行了分配,總共16支參賽球隊,除了東道主巴西和上屆冠軍義大利外,對餘下的14個參賽席位做出瞭如下分配:
歐洲7席(不包括衛冕冠軍義大利)、南美洲4席(不包括東道主巴西)、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2席、亞洲1席。
除東道主巴西及上屆盃賽冠軍義大利外,各大洲足聯各自舉辦預選賽事以決定最終出線的球隊。共有31支球隊報名參辦了本屆盃賽。
在歐洲預選賽區,除了增加了許多二戰後殖民地獨立的新成員,還包括英倫三島的四個新成員——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
英聯邦的四個足協組織在獨立運作17年後終於在1946年重返國際足聯,並贏得了2個決賽圈席位。
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英倫三島四個隊把傳統的四隊錦標賽當成了世界盃預選賽,四個隊本來有兩個出線名額,但蘇格蘭隊發誓一定戰勝英格蘭隊,否則得了第二也不去世界盃。
很遺憾他們果然輸給英格蘭隊名列第二,結果只有英格蘭隊奔赴巴西。
放棄了參賽名額的蘇格蘭由法國隊遞補。
而原屬德國、但遭法國佔領的薩爾蘭地區,獨自成立代表隊參與外圍賽,但未能出線。
最終,歐洲足聯有7支球隊獲得了參賽資格,分別是:瑞士、瑞典、南斯拉夫、西班牙、土耳其、英格蘭、法國。
其中,英格蘭為隊史上首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
南美洲的阿根廷、厄瓜多、秘魯,因與巴西爭執或國內因素,在外圍賽完成後退賽。
最終,南美洲賽區有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等4個國家獲得參賽資格。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有美國、墨西哥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