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鑄山煮海(下)(第1/2 頁)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管子
三月一日
一干人等進殿之後,照例依身份賜座賜茶,鍾繇甚至被刻意放到了最後一位的位置上。
皇帝吩咐左右的侍者,將袖中新出爐的銅錢交給侍者,讓他們一一交到眾人面前。
眾人即便有人已經知道這錢的訊息,此時仍舊仔細的觀察起來。
與故往的銅錢不同的是,這錢較四出五銖較大一些,用的還是四出五銖的大概錢範,一面刻有五銖通寶四個大字,五銖是重量,通寶則取流通貨寶之意。
一面分為四等分,分別裝載了四種器物,一是糧食穗的花紋,一是一件商品的花紋,一個獬豸冠,一分是農田。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字面,還是花紋面,都是從方孔開始,佔據了銅錢的極大部分面積,杜絕了剪邊錢出現的陋習。
孔伷看著銅錢,倒是沒有驚喜,反而蹙眉不解。
現在存在的銅錢一般配比為銅錫等材料,有四種,也有五種六種,所以顏色很駁雜,一般地方鑄造錢幣的就是這玩意兒,因為有祖法定製,可以直接從祖宗身上薅現成的,人們於是願意遵循這種所謂的強制性規定。
黃銅錢,則是明朝出現的產物了。
嘉靖六年頒發明令天下鑄造嘉靖通寶,至嘉靖年開始,銅錢用材才是開中國古代鑄幣用黃銅的先河,是中國鑄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
孔伷能看明白就怪了。
荀攸仔細盯著獬豸冠的花紋,若有所思。
在兩漢,與獬豸冠掛鉤的自然就是廷尉府,與廷尉府有關的,只有刑律一說。
想了解皇帝的想法,就不能從皇帝現在的想法揣測起,而要從細枝末節中找到一些重要的線索,而應劭,素以剛直不附為天下所知。
“臣伷敢問陛下,此錢為何是黃色?”
孔伷率先發問。
皇帝淡聲道:“粟佗經過多次試驗,於是發現新錢鑄法,吾以為,此錢法既然迥異於今時天下鑄錢之法,不妨以此,一為推行新錢,二為,收攏天下鑄錢之權於朝!”
盧植要說話,皇帝有所察覺,結合先前門前的侍者稟報的訊息,皇帝有所明悟,於是直接打斷了他要開口的行為。
“不長眼的奴婢,還不為盧公添茶?”
盧植見此,於是訕訕閉嘴。
劉虞見此,鬆了一口氣,為盧植及時退避皇帝的風頭而感到高興,也為皇帝的權術感到欣慰。
孔伷沒看見場中的縱橫交錯,進一步開口詢問道:“陛下,卑臣敢問此錢作價幾何?”
皇帝回答問題之前,先讓幾人掂了掂錢幣的重量,詢問道:“卿起於計吏,善長此事,可曾估出此錢重量?”
孔伷失笑,拱手道:“陛下取笑卑臣了,自孝武時,五銖錢以五銖為定製,既為漢家成例,又為臣民公制,錢幣自然五銖重。”
皇帝點點頭,道:“此黃銅鑄錢,足額五銖,一枚大錢,作價僅不足三厘。”
這話一出,群臣無不悚然!
不是驚訝,而是悚然!
這對於地方熔銅鑄錢的鑄錢之家而言,不啻於是降維打擊。
成本能壓縮到錢的一半,都已經是厲害的大人物了,更何況是三厘?
如今這個時代,銅的開採雖然遠遠達不到宋元明清時期的程度,但官收的銅存量也足有二百萬斤有餘,但每年剩餘的銅,都足夠朝廷再印幾年的五銖錢了。
現在,青銅武器這種東西,只存在於北方那群夷狄都很少有部落在用了,而在漢家,更是隻有祭祀中才會出現青銅武器這種落後東西。
而漢家,收銅鉛錫等金屬是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