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高士傳中(第3/6 頁)
夫子左琴右書,樂在其中矣。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過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謝使者,遂相與逃去,為人灌園。
漁父
漁父者,楚人也,楚亂,乃匿名隱釣於江濱。楚頃襄王時,屈原為三閭大夫,名顯於諸侯,為上官靳尚所譖,王怒,放之江濱,被髮行吟於澤畔。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原曰:“舉世混濁而我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不凝滯於萬物,故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揚其波,汨其泥?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歠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自令放為?”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遂去深山,自閉匿,人莫知焉。
安期生
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學河上丈人,賣藥海邊,老而不仕,時人謂之“千歲公”。秦始皇東遊,請與語三曰三夜,賜金璧直數千萬。出置阜鄉亭而去,留赤玉舄為報,留書與始皇曰:“後數十年,求我於蓬萊山下。”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封之,卒不肯受。
河上丈人
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國人也。明老子之術,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故世號曰“河上丈人”。當戰國之末,諸侯交爭,馳說之士鹹以權勢相傾,唯丈人隱身修道,老而不虧。傳業於安期生,為道家之宗焉。
樂臣公
樂臣公者,宋人也。其先宋公族,其後別從趙。其族樂毅,顯名於諸侯,而臣公獨好黃老,恬靜不仕。及趙為秦昭王滅,臣公東之齊,以《老子》顯名,齊人尊之,號稱“賢師”,趙人田叔等皆尊事焉。
蓋公
蓋公者,齊之膠西人也,明《老子》,師事樂臣公。漢之起,齊人爭往於世主,唯蓋公獨遁居不仕。及漢定天下,曹參為齊丞相,盡延問長老諸生以百數,何以治齊。人人各殊,參不知所從。聞蓋公善治黃老,乃使人厚幣聘之。
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遂推此類,為參具言之。參悅,乃避正堂舍之,師事之,齊果大治。及參入相漢,導蓋公之道,故天下歌之。蓋公雖為參師,然未嘗仕,以壽終。
四皓
四皓者,皆河內軹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綺裡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
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
黃石公
黃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亂,自隱姓名,時人莫知者。
初,張良易姓為長,自匿下邳,步遊沂水圯上,與黃石公相遇。未謁,黃石公故墜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人也,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驚。公行裡所還,謂良曰:“孺子可教也。後五曰平明,與我期此。”良愈怪之,復跪曰:“諾!”
五曰平旦,良往,公怒曰:“與老人期,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雞鳴往,公又先在,復怒曰:“何後也!”後五曰早會,良夜半往。有頃,公亦至,喜曰:“當如是。”乃出一編書與良,曰:“讀是,則為王者師矣。後十三年,孺子見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不見。良旦視其書,乃是太公兵法。良異之,因講習以說,他人皆不能用。後與沛公遇於陳留,沛公用其言,輒有功。後十三年,從高祖退濟北谷城山下,得黃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