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0(第1/2 頁)
狂妄?”
眼前之人震驚多過憤怒,楊秋不由得想起了儒家在歷史上的變動。
從西漢確立了儒家的統治地位之後,儒家強盛了很久,然而東漢末年漢朝崩潰,三國鼎立,接著司馬氏建立晉朝。
可惜晉朝並沒有建立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反而在各種動亂之下導致當時的人崇尚玄學,這種玄學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結合,當時的人開始崇尚個體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脫。
這時候儒家的地位依然穩固,但此時佛教和道教得到了迅速發展,直接挑戰了儒家的統治地位。
隨著時間的持續,儒學雖然還依然保持著統治地位,但是道學和佛學衝擊到了社會思想文化,呈現出了儒道釋三教並流的狀態。
可以說,此時儒學已經漸漸式微。
這種狀況持續到宋朝之後,知識分子為了拯救儒學,出現了程朱理學。
原本,程朱理學雖然也有缺點,但比之前肯定是進步的,可是所有的學說被統治者利用之後,就會變成各種扭曲歪解。
所以明清的時候,程朱理學雖然還是統治地位,但已經經過各種扭曲了。
所以不管是孔子還是朱熹,要他們能想到後世之人能這樣解讀他們的言論,棺材板肯定壓不住。
“王公,吾雖不信太平道,然仍許太平道於昭國立道觀、傳太平經義,君可知其為何?”
這件事情王烈是真的沒想通,他還以為是昭王比較崇尚太平道呢,沒想到昭王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不過突然之間,王烈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太平間裡面看到的內容,除了裡面一些神神叨叨的神仙故事。
似乎這裡面介紹了很多農學醫學小故事,比如受傷流血之後該如何包紮?高燒之後如何簡單退燒?如何預測天氣?如何分辨草藥?
“難道大王想透過這種方式,教會百姓生活的普通技巧?”
是有這個意思,但這不是全部,所以楊秋笑著說了這樣一段話。
“百姓勤忙於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日皆為農事而奔忙不迭,年年盡皆掙扎於溫飽之境,幾乎無有百姓會思索自身。
為何淪為農戶,為何世道這般模樣,為何自己生於此世貧苦掙扎,為何他人乃達官貴人,而自身卻需日日辛勞操持。
然此天下絕非一成不變,未來糧食愈發高產,紙張愈發便宜,愈多之人能夠踏入學堂讀書。
到那時,尋常之人亦會思索,世界本質究竟為何,我從何處而來?我逝後將往何處去,我降生於此世間究竟是為了何事?
我之存在於這世間可有意義?若無意義,我又為何存於這世上?是這世道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這世道?
而這世道可有一日會滅亡?若滅亡之後,吾等人又身處何方?吾等人存在之意義究竟為何?
王公,此等問題,我希望未來的儒學能夠認真探討。”
宋朝理學出來,就是因為之前的儒學在這個上面上的探討太過零散,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
所以理學就結合佛學道學的思想,探究人和宇宙的關係,最後構建出了一個龐大的理學體系。
所以儒學是一定要改良的,楊秋今日說出這番話,就是希望眼前之人能夠明白她的意思,未來幫助儒學改良。
果然,這種看似簡單實則高深的問題,瞬間讓王烈艱難思考了起來。
明明楊秋的回答並沒有將他的疑問解決,但眼下王烈自己被一堆疑問給包裹住了。
“王公不必急於回應,此等問題或許窮其一生亦難覓得答案。
然吾以為儒學未來當深思,宇宙的本質究竟為何,時間的尺度是否長短?我等人究竟是否真實存在?亦或實則眾人皆為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