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2(第1/2 頁)
。
“為何先是河套平原?”
楊秋微微皺眉,心中疑慮。
昭國周邊的胡人分佈於三個方向,而河套平原現今主要被南匈奴佔據。
楊秋並非不想收回此地,只是那邊的漢人已極為稀少,即便打贏這場仗,也無人能夠遷移過去。
如此一來,便相當於打了一場無用之仗。
畢竟打仗需考慮經濟效益,把匈奴人趕跑,自己卻無人佔據這個地方,純屬白費力氣。
若打服了匈奴人,卻仍讓他們住在河套平原,那豈不是鬧著玩?
所以這個問題楊秋此前也思考過,最後發現暫時只能採用制衡之策。
若匈奴真的發生內亂,再出兵給予教訓,這已是目前代價最小的和平方式。
但顯然,賈詡似乎有不同的見解。
“陰山以北,有一部分鮮卑部落聚居。陰山以南,則匈奴部落眾多,更有羌族雜居其中。此地實乃蠻夷混居之所。”
這話讓楊秋緩緩點頭,沒錯,河套平原如今就是這般難搞,基本都是胡人居住。
若是楊秋現在有大量的人口可以遷徙,倒是可以打一場仗把人口遷移過去。
關鍵是她自己現在都缺人,所以她打仗並非搞殲滅戰,而是儘量把對方抓過來做事兒。
礦洞裡面的挖礦工人至今還有很多俘虜呢,為了讓這群人老實幹下去,楊秋也給了他們希望,只要表現老實上進,五年之後都能脫離出來。
這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被逼到絕境,不然他們一定會反抗。
所以對待周邊的鮮卑人,還有匈奴人,趕盡殺絕肯定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群人現在也沒鬧事兒,目前還屬於合作關係。
這要突然發兵,其實也不是很合適,畢竟就算要打仗,也總得師出有名。
“蠻夷雜處之地,衝突向來頻繁。大王所憂者,不過信義二字。
今昭國與匈奴、鮮卑、羌人皆為盟友,自不可驟然興兵。然若彼等自亂,為奪地盤而爭鬥不休,因利益而拼殺至你死我活,彼此內耗甚劇,族人死傷慘重。
待那時,這群蠻夷之人自然會要求昭國主持公道,昭國自當鋤奸扶弱,助盟友穩定部落族人生活,使河套平原重歸和平。”
賈詡言辭篤定,楊秋不由得深深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人,這是真敢想啊。
“文和所言極是,然關鍵在於,何以使其內亂不止?又何以於其內亂之後掌控河套平原?想必文和已有良策,不妨細細道來。”
此話一問出來,賈詡臉上原本的平和瞬間消散。
他微微湊近楊秋,低聲在其耳邊開始獻策。
楊秋開始還在認真聆聽,到後來心中都不由得感嘆起來。
不愧是你賈詡賈文和呀。
果然不傷你文和,只是有傷天和。
賈詡的計策說起來倒也沒有多麼驚天動地,就是帶著一股子不顧他人死活的陰險。
河套平原地處於陰山山脈以南,黃河以北。
這是一塊巨大的黃河水沖積成的平原,水草豐美,宜耕宜牧,能夠容納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這裡。
原本當年漢武帝舉國征戰之後,河套平原已經回到了漢朝的手裡面。
可是在王莽之亂後,河套平原這裡漢人銳減,基本已經完全被匈奴人,羌人,鮮卑人以及其他胡人居住。
而光武帝建立天下之後,又將投降內附的匈奴人安置在了河套地區,讓其徹底在這裡生存繁衍了下來。
於是東漢建立的一百多年間,越來越多的胡人不斷南遷,甚至匈奴王庭還南遷到了西河郡。
而匈奴人的人口更是在這南遷的過程當中增加了好幾倍,徹底霸佔了河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