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山鬼與少年(第1/3 頁)
騎牛山山腳有一座小村莊。
名曰,臥牛村。
村中有一對青梅竹馬的少年少女。
少年叫餘慶豐,少女叫卜青蘿。
餘慶豐父母早亡,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獨自生活。
村裡人偶有接濟,也只是兩口青稞面,一把黃薯條,勉強夠他果腹。
夏天還好,他還能在河裡捉些魚蝦果腹。
但幷州苦寒,秋冬兩季就佔去了一年裡大半的時光。
尤其是那漫長的冬季,最是難熬。
卜青蘿與餘慶豐的家僅一牆之隔。
兩人的父輩,年輕時一直交好。
幫襯餘慶豐最多的也是卜家。
每個難熬的冬季,小丫頭卜青蘿總會提著幾塊燒好的木炭到餘慶豐家裡聽他講故事。
少年的故事增長了少女的見識,少女帶來的炭火溫暖了少年的房間。
卜家雙親,聽之任之,樂見其成。
在他們看來,慶豐這孩子,命雖苦,但品行端正,是個值得託付的好孩子。
自己家裡的丫頭早晚是要嫁人的,與其嫁給別人,不如嫁給知根知底的慶豐。
要說餘慶豐腦子裡的故事源自何處。
這便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餘慶豐自幼獨立,知道寒冬難熬,每年在入冬之前,他都會在這騎牛山上砍些柴火,下山換錢。
挑柴下山,到晉陽城,有百十里路,小小年紀的餘慶豐要走一天多的山路。
一來一回,就要差不多三天。
好不容易挑下山的柴。
賣給那些高門大院,雖偶爾有些賞錢,府中的老爺們對柴的品質要求也高,極難伺候。
一擔柴挑進去,若是看不上眼,柴火不退不說,連錢也不給,三天一個來回,白忙活一場。
賣給城裡的百姓,他們倒是對柴的品質要求不高,卻壓價壓的厲害,一擔柴,也值不了幾個銅錢。
一個偶然的機會,挑柴經過私塾的餘慶豐被教書的先生叫住。
問他這一擔柴的價值幾何?
看私塾先生面善,原本想賣六文錢的餘慶豐,卻只伸出了一隻手,五根手指。
沒想到這才一進城就遇到了主顧,若是順利的賣了,餘慶豐還可以省下一頓飯錢,早早地趕回去。
怕私塾先生不買,便將柴的價格降了一文。
一文錢,便是他的底線了。
來之前他答應過青蘿,要給她帶些城裡的彩繩回去。
再便宜的話,買了彩繩,餘下的錢不夠買青稞面,這兩天,他就要餓肚子了。
教書先生看著滿身補丁的餘慶豐微微一笑。
“你這柴品質不錯,可否每隔三日為我挑一擔來?”
私塾先生的話,讓餘慶豐頓感欣喜。
若是有了這麼一位固定的主顧。
他又可以省去不少時間,折算下來,那可都是一枚一枚的銅板啊。
滿臉欣喜的餘慶豐學著私塾裡孩子們的口吻。
“先生若是經常燒我的柴,價格還能再便宜些的。”
私塾先生一展長袖,從袖口中取出六文錢遞給餘慶豐。
“我雖不富裕,卻也不至於佔你這小樵夫的便宜。拿好,將柴放進柴房,三日之後,可別忘了再挑一擔過來。”
藉著去私塾賣柴的機會,餘慶豐總會花些時間聽一聽先生講的之乎者也。
私塾先生見他有心向學,也不驅趕。
讀書識字後的餘慶豐,會在城裡買些雜文來看,講給青蘿聽的故事,便由此而來。
如此歲月靜好,倒是一樁好姻緣。
可現實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