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代價(第2/2 頁)
帝這兒,那就不一樣了。他心想:“我爸給我留下這麼個‘寶貝’,我得好好利用利用。”於是,嘉慶皇帝就來個“一石三鳥”:殺了和珅,既能立威,又能轉嫁矛盾,還能“繼承”和珅的財產,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所以啊,有人說這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話還真不假。嘉慶皇帝這一招,簡直就是“悶聲發大財”的典範,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商業頭腦”。不過,話說回來,和珅這傢伙,雖然貪財,但也不能否認他在大清歷史上的“特殊貢獻”嘛,畢竟,他也曾讓大清有過那麼一段“風光”的日子。
和珅,這位清朝乾隆時期的權臣,仕途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他初為官時,便以其才思敏捷、辦事乖巧深得乾隆皇帝賞識。從鹹安宮官學生到三等輕車都尉,再到乾清門御前侍衛,和珅的升遷速度令人咋舌。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乾隆皇帝的寵信,逐漸在朝廷中站穩了腳跟,並最終成為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兼內務府大臣,權傾一時。
然而,隨著權力的增長,和珅的私慾也日益膨脹。他利用職務之便,大肆結黨營私、聚斂錢財。和珅當權的20多年中,收斂了數額驚人的財產,其貪婪程度令人震驚。他的這種行為不僅給清廷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加深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困苦,成為乾隆後期政治混亂、吏治敗壞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和珅並非一無是處。他在清朝的外交事務中也有著顯著的貢獻。作為理藩院尚書,和珅多次負責接待朝鮮、英國等國的使臣,全權處理與這些國家的外交事務。他憑藉靈活的頭腦和八面玲瓏的性格,與不同民族領導的處事經驗,成為乾隆時期最為突出的外交家。特別是在中英兩國首次正式通使——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事件中,和珅全程參與了接待和談判工作,展現出了出色的外交手段和政治智慧。他巧妙地處理了雙方在禮節上的分歧,為中英兩國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基礎。
此外,和珅在初入朝廷時,也曾對大清的經濟狀況提出過有益的建議和改革。他深知國家財政的困窘,因此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努力改善國家的經濟狀況。這些努力和貢獻,使得大清在一段時間內有了延續的機會,也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然而,和珅的貪婪和專權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乾隆皇帝駕崩後,嘉慶皇帝立即將其革職下獄,並賜其自盡。和珅的一生,可謂是成也貪婪,敗也貪婪。他的故事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歷史的教訓,提醒著人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直的品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