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老子孔子初論道(第2/2 頁)
李耳回答道:“是的,夫子倡導的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就是我所說的“德”。只要世人能夠做到這五點一樣能夠與道契合,一樣能夠感受到道的完美。”
聽到李耳這麼說,孔丘很是興奮,然而他心中依然有疑惑,“可是丘有一事不解,先生說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什麼都不做的意思嗎?”
李耳微微搖頭,“非也,我說的無為是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而無不為?”孔丘沉吟半晌依然不明白其中深意,“恕丘愚鈍,實在不懂先生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之含義,還望先生賜教?”
李耳哈哈一笑,回答道:“很多人聽我說無為都以為無為是什麼都不做,其實這是大大的誤解。我說的無為指的是心的無為,不是指行動上的無為。心是行為的因,行為是心的果,所以,只有做到心的無為,行動上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
“這……”孔丘有些聽暈了,說道:“先生說的無為實在是過於高深莫測,丘還是難以明白其中深意。先生說,心是行為的因,那麼心無為了,行動自然也就無所謂了,既然行動無所謂了,行動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李耳很乾脆地回答:“行動本來就沒有意義。無為就是萬物的本然狀態,而萬物的本然狀態已經是和諧的了,我們又何需透過作為去獲得和諧?”
“萬物的本然狀態是和諧的……”孔丘沉默了一會,說道:“可是人心始終是不和諧的,我們不是有必要透過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來讓人心變的和諧嗎?”
李耳問道:“人心為什麼不和諧?”
孔丘回答:“因為人有慾望。若是我們不透過仁和禮對人的行為加以控制,人就會做出出格的行為,人做出出格的行為,人心就不可能和諧,人心不和諧,天下就會大亂。”
李耳道:“古時鯀用壅堵的方法治水,非但沒有從根本上治好水,還使得水位越淹越高,最後河堤頂不住洪水的壓力導致決堤,造成無數百姓傷亡。後來鯀的兒子禹總結經驗教訓,不再用壅堵的方式治水,而是採用疏導的方式慢慢將水從水道上疏匯出去,最後成功地將水給治好。”
喜歡老子傳奇:大道至簡請大家收藏:()老子傳奇:大道至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