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第二局:雙親的對決!(第2/4 頁)
明顯。
如果有什麼能讓你忽略君王的要求,那隻能是“親”了。李密寫《陳情表》推脫司馬炎的起用詔令,正是用“奶奶有病”的理由來推脫的。而自詡“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晉武帝也無話可說。
“這首詩呢,和剛剛那首,我已經提前寫好了。”路承允掀開另一份詩稿,示於眾人。
所有人都驚訝:
我們這都還沒有開始構思呢,你竟然已經寫好第二首了!
大詩師果然才思敏捷,文如泉湧啊!
只是同時寫兩首詩,你改也不改,難道不會影響質量嗎?
帶著顧慮,大家一起去看路大詩師第二首詩,寫的是:
思歸
本意乘車便,恐將買棹行。
眾流趨桂水,遊子念鄉情。
月照一帆久,秋隨雙槳生。
始安是父母,隔縣已相迎。
嗯?
從大詩師的題目來看,他是已經想回家了嗎?
想想也是,路承允平鴻軒二人,還比陳成一行人早一日離開始安。
如果他倆這些日子都沒有回城的話,那同樣離家大半月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家”就是父母,想家往往就是想念雙親啊!
只是路大詩師又不是陳成,九歲的陳成說“我想念我大哥陳當了”,連李隆基和武惠妃都有點小感動,可三十歲的路承允說“我想媽媽了”,難免會讓人嗤笑啊!
可是縱覽路大詩師這首詩,卻沒有這種“媽寶男”的不好聯想,儘管他要表達的就是這層意思。
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詩師的巧妙構思。
全詩直白如話,完全像是一幅嘮家常的口吻,沒有炫技。
上來就說:
我呢,本來是想著坐車比較方便的,可是最後恐怕難免要買一張舊船票,登上一艘破船吧!
這就讓人十分奇怪,從詩題可見,大詩師是想回家了,可回家的話,自然哪個方便坐哪個,為什麼還沒回家,你就篤定了最後會乘船呢?
下面這句似乎從“意識流”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
(嶺西)所有的水,都會彙集到桂江中去;
這就像始安遊子的思念,無論身在何處,都將彙集到不算大的始安城中。
注意——
這是一個標準的“比興”句,用“水匯桂江”來類比“遊子思鄉”,但是偏又非常寫實,像只是寫景的句子,而非“以彼物比此物”,再以“以彼物引起所詠之詞”。
只不過,雖然大家都覺得這句子寫得很好,可仍然不能解釋為毛你最後要乘船!
你的意思是,百川終到海,百水匯桂江。
可是你忘了,還有一句話叫“條條大路通羅馬”。
作為桂州都督府的輻射區域,嶺西還能有哪個地方,沒有大路通往始安的嗎?
所以頷聯好的確很好,就是沒能消除讀者的疑問。
可路大詩師並不管你們的問題有沒有解決,他已經想象著自己坐船回家的場景了:
月照一帆久,秋隨雙槳生。
我回家那天,一輪明月肯定會照著我那艘小船的船帆,隨著我“蕩起雙槳”,秋水盪漾,秋思愈濃,秋天就在搖槳的同時到來了!
瞧瞧!
人家大詩師的用詞,多麼簡單、質樸、精妙!
陳成五個人,在上一場對決中,圍繞著雷拓那兩句被大哥張珪剽竊去、被王維老師稱讚的“歸思同雲遠,孤帆帶月移”,絮絮叨叨扯了半天,衍生出各種各樣的作品來。
可是同樣的句子,你與大詩師的句子比一比,到底誰更加精彩?
路大詩師的詩句,分明未寫“歸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