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曠世難題雞兔同籠!(第2/2 頁)
在周朝就開始了民間的數學教育。
到了大唐朝,應該說這方面有所改觀,開始把數學變成一門學科,列入“高等教育”(科舉考試)的範疇,透過數學考試入仕的算學學生稱為“明算”出身。
貞觀二年,李世民在大唐的教育部兼國立中央大學(國子監)中設定了書算學科,數學從私學教育向國家教育轉變。
但李老二自己未必對數學有多精通,也不一定有足夠的興趣,只是知道這玩意得搞一個而已。最初只有兩名老師教授數學,官職是從九品下的算學博士,學生名額也只有三十人。
可李世民對教育非常重視,沒事就去國子學、太學視察,皇帝一重視,資源就開始傾斜,短短几年,國子監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六大教育機構增加了大量學舍、教師和學生。
可雖然“明算”與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等並列的學科之一,但與前三者比較起來,“畢業分配”有很大差異。算學學生如果透過最後的科舉考試,無論成績好壞都是從九品下最低官位,與書學相同。
而這裡面最厲害的“秀才科”,可以分配到正八品上官位,比算學和書學學生足足高了七級,起步就至少差了十幾年的仕途沉浮。
當然了,這時的秀才科比進士科還要厲害,根本沒幾個人能考上。
可歷數唐代名人,有少數是秀才出身的,些許明經出身的,一大批進士出身的,明法、明字、明算這三種卻是一個留名後世的都沒有。
秀才相當於博士畢業的話,進士對應碩士,明經算本科,明算搞不好只能算是中專了。
對比如此鮮明的情況下,就導致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像雞兔同籠這種逗小朋友玩的問題,可能市場上賣東西的普通小販都可以隨口答出來。
可是一心致力於詩賦,試圖考進士科的人,還真的有點為難!
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太沒有用途,實在不應該浪費時間去了解啊!
而對於可以解決問題的市場小販來說呢?
他們又不會作詩!
所以這個問題一下子戳到了兩類人各自的盲區!
難度陡然上升!(換現在很會解此類問題的三年級學生,要寫舊體詩也寫不出來……)
場面一度十分尷尬,花船上的十大仙女和她們的智囊團們,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啊!
甚至有人扳起手指,嘴裡唸唸有詞地算,雙手算不過來,還要借用身邊同伴的小手來當外援……
……
另一頭,解決了自身問題的小陳已經出現在了第四座詩題點那裡,靜待著花船的到來。
他還試圖提前窺得本地點的詩題是啥,從來早做準備,可是卻被詩題守護者斷然拒絕:
不到花船來,絕不可洩露詩題!
小陳只能悻悻地走到一邊,望眼欲穿地看著遠處有沒有船影——
先前從前方傳來訊息的人,已經說了載著仙女的花船已經要抵達第三站了。
離奇的是,左等右等不至!
第一輪竇曼曼那首詩,不是沒費啥功夫就作出來了嗎?
怎麼第三站就這麼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