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陳成:離開老龍王的日子(第3/4 頁)
天一冷了,太陽也容易昏暗。
仍然是一句沒啥營養的廢話!
你琢磨了這麼半天,就寫了這種詩出來嗎?
不過這倒是展示一個樸素的天文知識:
從夏至以後,白天的確越來越短,太陽下山也更快,天氣也是越來越寒冷。
知識點是一個好的知識點,可是跟這大溶洞、龍王殿、聚龍潭壓根沒有關係啊!
你就算不跟著丁幹去洞裡走一遭,也能寫出來這麼兩句話。感情你這算是白參觀了……
七少都為陳成捏了一把汗,怕他寫離題了,不過看到第三句,“龍”終於來了!
這句是:龍潭龍已去!
準確的說,“龍”還沒有來,就直接走了!
靠!這是什麼寫法!
你好好想一想,我們剛剛一起看到的那些大龍,小龍,公龍,母龍——
都不是這樣的啊!
到最後一句,陳成寫的是:
惟有冷宮存。
嗯,終於回到了詩歌的主題上。
可問題是,連我們這些青銅選手都知道要在摹繪的主體上多花些筆墨,你這全篇對溶洞中的景象完全避而不談,這是不是很危險啊……
這個樣子,如何能戰勝得了榕樹主人呢?
雨溼秋常暝,天寒日易昏。
龍潭龍已去,惟有冷宮存……
反覆唸叨著這四句,七少轉動腦筋,要想發掘出這其後的精妙之處來,可是看丁乾和榕樹主人的反應,似乎也沒有被陳成這首詩驚豔道,完全面色如常……
……
陳成自己也不是很有底。
這首詩的創作思路,其實受到了上一組詩中榕樹主人寫的“不見蘆中人”和梅英衛“攜舊入蘆花”的影響。
那就是不去正面描寫,給給人留有想象空間。
上來先用一副互文的對聯勾畫悽風冷雨的景象,然後交代造成這樣景象的原因是“龍潭中的龍王離去了”,至於離去的原因,龍王前往的地點,一概不提。
只告訴大家:
這裡還有一所冷落、廢棄的龍宮。
會引發人的無盡聯想。
這四句詩,也各自都有仿效的藍本。
“雨溼秋常暝,天寒日易昏”可以說是模仿了王維老師《山居秋暝》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連“秋暝”都是從這詩中來的。
也有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的一點影子。
總體上是為了渲染這種氛圍。
“龍潭龍已去”更是顯而易見,可以說來自沈佺期“龍池篇”的“龍池躍龍龍已飛”,也可以說來自他“參與創作”的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抑或是李白“鳳去臺空江自流”,總之,是以龍、鳳、黃鶴歸去後的寂寥景象,讓人想象當初繁華時的盛景。
這三句都完成得不錯,唯獨這最後一句,怎麼寫怎麼覺得蒼白乏力,使不上勁。
設想中也挺好,是要模仿李白《越中覽古》的末句: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興衰之感,力穿紙背。
而且這個技巧顯然很好用,在李白的另一首名篇《蘇臺覽古》中,幾乎是用相同的手法,又創作了一聯名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看詩仙同志這“一招鮮”用得爐火純青,可陳成自己上手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
李白去的越國故地、姑蘇遺址,都是實實在在有過歷史痕跡的地方。
而現在來的這什麼“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