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三家思想之優劣(第2/2 頁)
能與道契合。”
戴默問:“具體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
南郭子綦回答:“當心偏向陽時,就要退陽補陰;當心偏向陰時,就要退陰補陽。讓自己的心時時刻刻都處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中,不偏也不倚,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心時刻處在中正之道上了。就如乾卦,到了九五這裡,已經是陽之極限了,若是再不知道收斂,繼續嶄露鋒芒,上到上九,那就亢龍有悔了。古往今來,不知多少王侯將相都是犯了這樣的過錯才使自己死於非命的。像范蠡就不同了,他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明白“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懂得功成身退,所以才能保全自身。《周易》其實就是教我們堅守大道,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無論是管理家庭還是治理國家,都必須行中正之道,否則就是在偏離道,偏離道必然會出問題。真正讀懂《周易》的人,基本都懂得行中正之道,只要行中正之道,必然能夠逢凶化吉,一生都平安無事。孔夫子晚年就是看懂了《周易》的中正之道,所以才如此痴迷地研究《周易》。孔夫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其實就是《周易》的中正之道。而他所倡導的仁義和禮樂也確實能夠讓人迴歸到中正之道上。”
戴默問:“既然如此,先生為何說儒家思想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儒家思想在做人做事上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這不可否定。可是,儒家思想無法將人的注意力從外在事物中收回來,讓人心一直定於道中,這樣是無法徹底消除妄心的。”
戴默問:“那墨家思想呢?墨家思想是不是也不究竟?”
南郭子綦回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很相似,兩者都奉行仁愛。然而,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一樣,無法站在道的角度看問題,無法將人的注意力轉向道,所以也不究竟。就入世來說,儒家和墨家思想都是可行的,畢竟這兩家的思想能夠有效地約束人的行為,使人迴歸中正之道。然而,想要出世還是得行道家的無為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