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小國寡民(第2/3 頁)
們越接近道。道永遠是清靜無為,樸實無華的,就像未經雕琢的原木一般。樹木遭到砍伐後才出現各種各樣的器具。人的本性受損後才出現各種各樣的技巧。真正專注於道的人不會著眼於任何外物,也不會去學那些損人利己的技巧。”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天下之所以會有那麼多犯罪事件發生,就是因為人最基本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人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是不會妄自造作的。小國寡民能夠讓每個人都不再為物質而煩惱,使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只要人人條件都一樣,誰也不比誰富裕,誰也不比誰優越,這樣人民就不會有好爭之心,就能迴歸到自然淳樸的道之本性。我曾經也說過: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只要人人都能夠做到我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天下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的紛擾之事?這樣不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嗎?我知道很多人都不認同我的這個說法,認為我說的這些太難實現了。但我之前也說了,難不過是給自己不願意做找藉口罷了。虛心實腹其實一點都不難。清心寡慾的生活不但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使我們感到很舒服。追求財色名利其實是非常累的,這不僅嚴重損耗了我們的精氣,同時也使我們離道越來越遠,這是得不償失的。追求財色名利是偏離道的行為,很多人都是因為過分地追求財色名利才導致自己死於非命的。所以,清心寡慾的生活只有益處沒有害處,而追逐財色名利只有害處沒有益處。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願意過清心寡慾的生活呢?財色名利只會損傷我們的本性,我們為什麼還要樂此不疲地去追逐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兩國之間相互看得見,雞犬之聲相互聽得到,這表示兩國之間不再有界限。萬物本是一體,我們又何必區分這區分那呢?只有失道失德的人才會善於區分,有道有德的人往往不會區分。當國與國之間不再需要相互提防時,那便是天下有道有德的體現。天下只要有道有德,天下必然一片祥和,人民的生活必然安康。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表示人民不再需要為了利益而來往。人與人之間的來往往往是為了利益。當人民都吃得飽穿得暖,能夠自給自足,那哪裡還需要來往。我說的這些都是非常實在的話,世人不願意按我說的去做不過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放下自己的慾望罷了。我們想要回歸道,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決心和毅力。如果我們因為一件事難就不去做,那我們永遠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世人總認為我說的無為而治脫離現實,總認為小國寡民不切實際,都不願意按我說的去做,所以才體驗不到真正的天下太平的。人的外求心實在是太過強大了,沒有多少人願意放棄自身利益追尋道。也正因為人的外求心過於強大才導致道無法進入人的心中的。人心若是無大道,天下又怎能安寧?人心的貪慾若是不除,犯罪又如何制止得了?我講的道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是沒有多少人願意相信,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按我說的去做。世人總是喜歡透過仁義禮智信或嚴刑峻法去控制人心,殊不知這樣做只會不斷地損傷人的本性,使人離道越來越遠。無為即是道,道即是無為。我們真的什麼都不需要做就能夠感受到道的圓滿。我們越想要透過作為來獲得圓滿,我們越是感到不圓滿。”
尹喜問道:“師傅,小國寡民似乎使人民的生活倒退兩千年,這樣真的好嗎?遠古結繩記事的時代非常落後,這樣的生活真的對人民有利嗎?”
李耳回答道:“我之前也說過了,物極必反。我們認為是進步的,其實是落後。我們認為是落後的,其實是進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