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改革弊政(第1/2 頁)
劉濤辭官隱退後,並未如常人所想的那般過上悠閒愜意的田園生活。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始終被民間的種種疾苦所牽動。
他身著樸素的衣裳,腳蹬布鞋,獨自一人踏上了走訪民間的道路。他走過阡陌縱橫的農田,看到農民們在烈日下辛勤勞作,卻因沉重的賦稅而愁眉不展;他路過繁華的城鎮,卻見街頭巷尾充斥著飢餓與貧困,官場的腐敗之風讓百姓申訴無門;他走進簡陋的村舍,孩子們那渴望知識的眼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教育資源的極度匱乏讓他們的未來一片迷茫。
劉濤決定挺身而出,他深知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但他義無反顧。回到家中,他立刻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在他那寬敞而古樸的書房裡,眾人圍坐在一起,燭光在牆上投下搖曳的影子。
劉濤神情嚴肅,目光中透著堅定,他率先開口說道:“諸位,如今之弊政,如不改革,百姓永無寧日。我們當從減輕賦稅入手,讓農民得以休養生息。”
一位面容清瘦的學者微微點頭,附和道:“劉公所言極是。但此事牽涉眾多官員利益,恐阻力巨大。那些貪官汙吏早已習慣了中飽私囊,怎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
劉濤雙手緊握成拳,語氣堅決:“縱有千難萬阻,吾等亦當勇往直前。只要我們一心為了百姓,就無所畏懼。”
眾人紛紛點頭,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他們開始夜以繼日地制定詳細的改革方案。劉濤親自查閱了大量的古籍和卷宗,參考歷史上成功的改革案例,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著計劃。
方案初定,劉濤便踏上了與各地官員交涉的艱難旅程。
在一個偏遠的縣城,縣令是個貪婪成性的傢伙。劉濤找到他,闡明瞭減輕賦稅的重要性。
縣令斜睨著劉濤,陰陽怪氣地說:“劉公,您如今已辭官,何必多管閒事?這賦稅之事,乃是朝廷定的規矩,豈是您說改就能改的?”
劉濤怒目而視:“你身為一方父母官,不為百姓謀福祉,只知中飽私囊,難道不怕國法嚴懲?”
縣令臉色一變,但仍強詞奪理:“哼,劉公莫要嚇唬下官,這其中的門道,您未必清楚。”
劉濤不再與他廢話,轉身離開。他暗中收集了縣令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的證據,呈遞給了上級官府。不久,朝廷派人調查,證據確鑿,縣令被革職查辦,百姓們拍手稱快。
在另一個地方,一位知府表面上對劉濤的改革方案表示支援,背地裡卻陽奉陰違。他故意拖延執行,甚至篡改政令,使得改革無法順利進行。
劉濤得知後,再次找上門去。
“知府大人,您為何如此行事?難道您不明白改革的意義?”劉濤質問道。
知府皮笑肉不笑地說:“劉公,這改革之事,急不得。下官也是有諸多難處啊。”
劉濤怒不可遏:“你所謂的難處,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私利!若再不悔改,休怪我不客氣!”
知府這才意識到劉濤的決心,不得不有所收斂。
在教育改革方面,劉濤面臨的困難同樣不小。他出資興辦學校,卻遭遇了師資短缺的問題。許多有學識的人不願到偏遠地區任教,認為條件艱苦,待遇微薄。
劉濤親自登門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請他出山。
老夫子起初推辭:“劉公,老夫年事已高,不堪奔波之苦。”
劉濤誠懇地說:“夫子,您的學識和品德備受敬仰。孩子們需要您這樣的明燈指引,還望您能助我一臂之力。”
老夫子被他的真誠所打動,最終答應出山。
在劉濤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各地建立起來。孩子們走進了課堂,朗朗的讀書聲在鄉村和城鎮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