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和親背後的陰謀(第2/5 頁)
趁機入侵。高祖聽後說:
“我明白了。”
劉敬說:
“陛下把都城定在關中,這裡不僅北邊緊鄰匈奴,需要嚴密防範,而且山東一帶,六國(、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的後裔,以及眾多強大的宗族和豪門,都散居在他們的故土上,難保不會發生意外的變故,他們可能會覬覦帝室,陛下難道真的能高枕無憂嗎?”
高祖問道:
“那該怎麼預防呢?”
劉敬回答道:
“我觀察了六國的後代,發現齊地的田、懷兩家,以及楚地的屈、昭、景三大家族,勢力最為強大。現在我們可以把他們遷徙到關中地區,讓他們在那裡屯田墾荒。在沒有戰事的時候,他們可以作為防備匈奴的力量;如果東方發生變故,我們也可以隨時率領他們東征。不僅是齊楚兩國,就連燕、趙、韓、魏的後代,以及那些豪傑名家,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遷入關中,以備朝廷隨時呼叫。這未嘗不是一種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的方法,還請陛下采納並施行!”
高祖又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於是當天就釋出了詔書,命令齊王劉肥、楚王劉交等人,讓他們遷徙齊楚兩地的豪門望族到關中地區。同時,已經回到封國的英布、彭越、張敖等諸侯王,也接到了詔令,要求他們調查當地的豪門貴族,並強迫他們攜帶家眷遷往關中。據統計,遷徙的人口總數不少於十萬。幸運的是,關中地區在經歷秦朝的戰亂後,人口流失嚴重,還有很多空地可以安置這些新來的移民,使他們不會失去住所。但是,無緣無故地遷移人口,這是秦朝時期的一個弊端,為什麼高祖不考慮百姓的困難,還要重蹈覆轍呢?那時候,有十多萬人因為受到朝廷命令的逼迫,不得不扶著老人、帶著孩子,一路顛簸地遷往關中。他們在關中住了幾年後,因為人口眾多、語言繁雜,使得京城這個重要的地方變得五湖四海的人都有。一些豪傑和俠客藉此機會混在其中,漸漸地開始結黨營私、玩弄權力。因此,漢朝時的三輔地區(包括京兆、左馮翊、右扶風)變得難以治理。各位想一想,這難道不是劉敬遺留下來的問題嗎?
高祖回到都城僅兩個月,就再次前往洛陽。這時,恰好趙相貫高的仇人向朝廷上書告發。高祖看完告發信後,非常生氣,於是親自寫了一道詔書,交給衛士,讓他立即前往趙國,迅速將趙王張敖以及趙相貫高、趙午等人捉拿歸案。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原來是因為高祖之前巡遊趙國時,曾經對趙王張敖出言不遜,這激怒了貫高和趙午兩人。他們心中憤憤不平,竟然起了謀反之心。貫高和趙午兩人都已年過六旬,他們是趙王張敖父親輩的朋友,被張敖任命為趙相後,他們依然保持著年輕時的性格,好名好鬥,到老都不減當年。自從張敖被高祖侮辱之後,貫高和趙午就覺得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私下裡議論紛紛,嘲笑張敖太過軟弱。後來,他們一起去找張敖,避開其他人後對他說:
“大王您親自到郊外去迎接皇帝,表現得極為謙恭有禮,可以說是尊敬至極了。可是皇帝卻一點面子都不給,還隨心所欲地辱罵您,難道做了天子就可以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願意為大王您除掉皇帝!”
張敖聽到這個計劃後,嚇得咬破了自己的手指,鮮血直流,他指著天發誓說:
“這種事情怎麼能做呢?從前我們的先王失去了國家,全靠皇帝的幫助才得以復國,這份恩情和恩德,我們世世代代都不會忘記。你們怎麼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來呢?”
張敖的表現顯示出他還有良心。貫高和趙午見張敖不肯聽從他們的計劃,就私下對親近的人說:
“我們原來是想錯了,我們的大王性格忠厚,不忍心做出背棄恩德的事情。但是我們實在受不了這種侮辱,一定要出這口惡氣。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