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問君能有幾多愁是什麼電視劇 > 第6章 讀書

第6章 讀書(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系統人在亮劍,暗助晉西北鐵三角逍遙王養成記我剛中狀元,大周要亡了?召喚系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大明,你的崇禎回來了梢明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紅樓恩孝侯殺殺人,泡泡妞古今交換,我成了女帝背後的男人明末大文魁三國:箱子裡的皇城興漢季洗盡鉛華軍旅:說好體驗生活,你成將軍了家族式造反明末,從草原崛起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人才篩選,一位科舉狀元的含金量幾乎是高考狀元的十倍。

而穿越回了古代,想要快速的出人頭地的最好辦法也是科舉。

狀元什麼的,他紀曉當然著實不用想了。

但,若是取得了一個進士,不論是對於昌平伯府而言,或是對自己,都是有極大的意義。

紀曉早就分析過自己,對於時政,他相信來自未來,接觸過網路時代爆炸性資訊輸出量的他,對於時政的敏感度,絕對不容小覷。

而揣摩上意,這種就純靠運氣。

剩下的就是經義和寫作兩大古代難點,需要他依靠著自身的不斷學習,去掌握突破。

經義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經書的義理,也就是對於儒家經典解釋與註解,按理說,這種東西是有標準答案的,但……孔子他老人家都過世了一千多年,經義又發展了這麼多年,各家都有各家的說法,誰能說那家的說法就是標準答案嘍!

就像“朝聞道,而夕死矣”這句,你可以註解為:早上得知真理,當晚死去也未嘗不可;但同樣的,要說孔子是個山東人,脾氣暴躁一點也很正常,故而說不定他這句的本意就是:早上得知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去死了。

同樣的一句文言文,根據不同的場景可以幻化出無數的說法,只要你腦洞夠大。

這也是古代的當朝者,為什麼都喜歡儒家的原因,試問:一個隨時隨地的可以改變說法,為當朝者服務,又有真正的聖人背鍋,民間勢力夠大,謠言能夠讓人真正信服的學派,誰不喜歡。

從董仲舒,到鄭玄,到程朱,到顧炎武等等一系列經學大師,所做的事不就是讓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符合當朝者的利益。

期間,除了出了王陽明這麼一個怪胎,搞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儒學,其他的,不都是按照著國家形式走,也就是實時經義。

說白了,經義這個東西,其實無所鳥謂,就像你從小學到大的思想政治課,生活中,基本毛都用不上。

但……用不用得上一回事,可它考是真的要考!

所以,就得死記硬背。

經義也是差不多,就算是古人們咬文嚼字,把一句話的含義玩出花來了,它大體意思總不會變吧!

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所以……經義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背課文。

事實上,背課文的這一步,他紀曉也是可以省略的,畢竟,都是穿越者了,誰還沒點金手指。

而他的金手指就是,他能隨時翻看紀曉一到十二歲的記憶,可別小看了這段記憶,畢竟人家紀曉從三歲開始讀書,一直讀到現在,四書五經,樣樣看過。

因此,他現在最缺的,其實是一個優秀的老師。

你說,為什麼的那古代什麼四大書院,十大書院什麼的,其他的學族書院永遠趕不上,那……還不是的因為師源的不同。

就以明朝的四大書院為例,人家家族的族學請來的都是什麼秀才、舉人,混不上科舉的去教學,頂破天了是什麼進士長輩,偶爾去逛逛。

但……四大書院可就不同,山長掌院起碼的是三四品退休大員出身,教員個個也都是在國家中,起碼做過一段時間的官,且個個都是進士出身,人家無論是對於國家形式,對於科舉的瞭解,那都是知根知底的,不論對於是實時經義的註解,還是對於時政的變換,都是能做到大抵和當朝者同步。

甚至,說不定的當朝者就是他們自己人,比如:東林黨,這樣的一批人教出來的學生,它不過考試,誰過考試。

故而,當務之急,他紀曉得想個方法,給自己找個好老師。

“學生,拜見先生!”

早課,族學裡的教書先生一來,他紀曉立馬的就像一個彈簧一樣起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反派:公主偷聽我心聲,人設崩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