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刷影片給古人看合集 > 第36章 古代翻譯

第36章 古代翻譯(第1/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包青天之謀反案水滸:魂穿鎮關西紅樓之賈玉京我幫大耳匡扶漢室重生大明:打造華夏文明共榮圈天道崽崽一掐指,滿朝權貴全慌了大明:自爆穿越後,老朱心態崩了再創大明大明:我楊憲,真的治揚!公主啊!駙馬他又雙叒跑了!南陳帝業重生南美做華工女尊:我的老婆是武大娘家兄朱元璋從抽卡開始做皇帝大明小相爺大秦:自爆穿越,我為秦續命千年朕的身邊全是逆賊家父唐高祖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傳奇

【你有沒有想過,自古不同文明間的語言並不相通,那麼第一個懂得兩種語言的翻譯是如何誕生的呢?】

“阿巴,阿巴。”捱了一頓打,鼻青臉腫的二狗又開始作怪,手舞足蹈示意二叔猜一下自己說的是什麼。

李二叔:“猜你奶奶的腿。”,撿起泥塊就朝二狗扔了過去。

……

[爸媽的語言不一樣,兒子生下來天生就是翻譯官。]

[生個孩子,這邊待一年,那邊待一年,自然就會兩種語言。]

……

【從周朝四方賓服到漢代揮師西域,從唐代玄奘取經到明朝鄭和遠洋,中華文明的觸手幾千年來從未固守於已知的東亞版權之中,那老祖宗們最開始是咋跟外國人交流的呢?】

【自打周朝開始甚至更早之前,東西南北四方邊境的異族語言跟中原都是不同的,那麼如何給這些化外之民傳達周天子的命令呢?這些地區想要朝貢又如何跟周天子表忠心說好話呢?

於是翻譯這個職業就誕生了。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語言不通,嗜慾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鞮,北方日譯。”

掌管東邊民族翻譯事務的叫寄,管南方的叫象,管西方的叫狄鞮,管北方的叫譯。

這些人有一個統稱的官職叫做“象胥”。

象:指通曉難以語言的人。

胥:指有才能的人。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翻譯官。

後來中原擴張,東邊南邊相繼納入版圖開始接受漢語薰陶,主要語言上也就慢慢只剩下方言的差距,故而這幾個地區的翻譯就不那麼重要了。

不過由於北方匈奴的軍事威脅一直存在,包括北上河西走廊可直通西域諸國,所以外邦交流的主要口徑就剩北方一個口子,專指北方語言溝通的“譯”就成為了專指。

後來翻譯佛經的人把翻和譯連在一起才有今天的翻譯二字。

《後漢書·南蠻傳》記載:“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 ,天下和平,越裳氏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譯而朝。”

就是說周公輔政的時候,如今越南的地兒有個越裳國為表忠心給周天子進貢了白毛雞,可是語言不通,所以就要三象重譯,也就是多次翻譯。】

……

[白毛雞是啥?]

[就是白毛雞,謎底就在謎面上。]

[可能是孔雀吧。]

……

【周天子在今天的陝西,越裳國在今天的越南,要想能夠溝通,沒有陝西和越南的直接對口翻譯人才就得多重轉述。

大概就是先透過越裳國的人把話轉述給一個廣西人,廣西人再轉述給一個浙江人。浙江人再轉到河南人,河南人再轉陝西,畢竟相鄰地區的語言至少是具有一定的辨識度的。】

……

[你這繞遠了啊,直接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就到河南了。]

[浙江要是轉到溫州就完蛋了。]

……

【那這種多重轉述後的準確效能有多高呢?

想必很差。

這還只是南北方的語言差異,但同為南方,難道就能聽懂了?

回答:也聽不懂。

當年楚國的鄂君“子皙”坐船在湖上玩,撐船的船伕是個越人。

相當於今天一個浙江人碰見了一個湖北人,

越人船伕估計是沒見過鄂君這樣的大帥哥,於是就用粵語對著鄂君唱了一首歌。

當時的粵語被中原人稱之為“鴃舍鳥語”,就是說一個字也聽不懂,像鳥叫似的。越人的歌聲給鄂君

目錄
亮劍:肩扛六星,成就將星傳奇重生為全球最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