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津市(第2/2 頁)
京城大學的圖書館向來是臥虎藏龍的,當年偉人都曾在此地蟄伏,現在沈光林決定重新回到這裡汲取營養。
從偉人的回憶中可以得知,他當年在圖書館的生活並不開心,而且京城大學有點不地道,楊教授故去之後就驅逐別人離開,不當人子。
當然,那位姓張的也身敗名裂了,明明是組織創始大佬,非要在解放前夕變節投敵,後來在圖書館度過了一生。
圖書館裡關於太陽能發電的資料並不少,但是沒有太大用,很多資料都很老舊了,不是沈光林想要的內容。
其實,國內研究太陽能電池並不晚,從1958就開始了,跟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也並不大。
早在1957年的10月,CCCP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轟動了全世界。
而在1958年的5月,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
從此,我國的火箭事業和衛星製造事業被提上日程。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有專人開始研究太陽能電池了。
但是,1970年東方紅一號順利飛上天空,它並沒有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而且它搭載的銀鋅化學電池壽命非常有限,所以東方紅一號的設計工作壽命只有20天。
這顆衛星在升空以後,它實際在太空中只工作了28天,於1970年5月14日停止發射訊號,與地面徹底失去聯絡。
不過,我國發射的第二顆人造衛星----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號”上面就成功搭載了太陽能電池。
實踐一號是1971年3月3日發射成功的,一共在軌執行了8年,直到1979年才停止工作。
這套電池系統能夠供電8年,真的非常不容易。
沈光林就是想找一找關於光伏科技的最新知識,看看這個年代太陽能電池究竟發展到哪個階段了。
但是這一切都很困難,因為這個時代的京城大學圖書館還沒有進行圖書索引分類呢,要想找最新期刊上的文章就更加困難了。
想看最新期刊上面發表有什麼文章,這個需要自己去整理和發現。
還是找人主動去學習還更簡單一些。
透過學校得知,現在國內研究太陽能電池的領軍人物是半導體所的王戰國研究員。
“實踐一號”衛星上面的太陽能電池就是他主持研發的。
那就簡單了,找上門去唄。
沈光林很快就找到了這位王研究員,對方也還很年輕,才43歲,是豫省人,畢業於南開大學。
經過交流,沈光林很有收穫,也順利拿到了NP結和PN接面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原來,他們十年前生產的多晶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已經達到了15%,實在太了不起了!
而這也已經基本能夠滿足衛星的正常需要了,什麼鍺電池,什麼砷化鎵,沒什麼人研究。
不過,王研究員也說了,他近些年也已經不再研究太陽能電池了,他的課題是研究半導體材料,因為他認為,太陽能電池已經到頭了。
不但如此,從1969年開始,整個半導體所也已經不再研發和生產光伏電池了,生產和研發的任務全部交給了位於津城第十八所。
一個企業能夠發展科技嗎,這不是鬧呢嗎。
估計,也就是從此刻開始,我們的電池研發技術也就拉開了與國際上的差距。
既然如此,那就去津城看一看吧,研判一下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現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