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論文(第1/3 頁)
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吃烤肉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畢竟現在才是農曆二月底,距離清明節還有幾天時間。
沈老師自從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後就開始了努力工作。
今天又將會是收穫滿滿的一天,第四篇論文馬上就要封筆了。
上午,沈光林正在辦公室裡認真工作,瘋狂的撰寫論文。
其實撰寫論文,聽起來很高大上,做起來本身並不難。
這就跟寫八股文是一樣的,它是有固定格式固定套路的,只要有內容有想法,按照程式一步一步的向下走就是了,無非就是論點新穎不新穎,觀點有沒有謬誤而已。
對於沈光林而言,想寫出新穎的論文並不難,甚至對於所有人來講,提出新穎的觀點也都不難。
畢竟,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他也可以說地球和太陽之間有一個時間黑洞,進去的人就可以回到過去。
但是,你怎麼證明這件事的真實存在呢?
這才是比較難的事情。
沈光林最難的其實也不是寫論文論點,而是如何查詢引用,尋找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
因為他不知道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水平,也不知道該引用誰文章更合適,要是有個團隊幫忙就好了。
而即使是在編造論文,也要編的合理,編的圓滿,這才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
沈光林過去的主要工作就是寫論文。
本科四年,研究生2年,他從來都沒有做過什麼開創性的工作。
沈光林和同學們做的最多的基本上就是“重複實驗”。
因為都是對照著原論文做的,只要能夠達到實驗目的,就說明寫論文的這個人很“講究”,確實具有研究成果。
要是多次重複實驗而不得,這就有可能出大問題了,這個人的實驗很可能是杜撰的,也就是這個人走了“偏門”。
這就像冀州科技大學的韓秋雨老師一樣,直接憑空出現了一種諾貝爾級別的別人無法重複重現的新技術,最終導致自己身敗名裂,簡直求榮得辱,得不償失。
沈光林就讀名校,他的老闆既是研究生導師,也是博士生導師,但是他老闆也不是什麼開創性的研究者,而是一個標準的行業造假檢驗師,一個不折不扣的批評者。
一般發表在《自然》或者《科學》上的文章,只要花費不是特別高昂,老闆都會安排手下的科研狗們進行重複實驗,實驗的目的也不是肯定,而是否定,找茬,找錯。
甚至一些原本沒有大問題但是不太嚴謹的研究成果,經過他們的輪番攻擊,幾乎依然能夠讓研究者名譽掃地甚至揹負上學術不端的帽子。
科研,容不得一絲一毫的水分。
科研,攻關的費用一點都不便宜。
沈光林從來都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雖然就讀的是世界頂尖名校,老師的目標卻也不是獲得學術成就,而是像狗仔卓偉一樣,靠學術“訛詐”維持生計。
來到京城大學之後,在幫助老師們翻譯修改論文的過程中,沈光林找到了往日那種熟悉的感覺。
雖然只是一篇小小的論文,但是經過沈老師的審讀,找出謬誤不要太簡單,經過他的妙筆生花之手,論文最後得以發表,也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之事。
畢竟,無論如何,雖然只有50塊,也是有錢拿的嘛。
沈光林的論文是用英語書寫的。
在以前,在MIT,在老闆手下,沈光林就是一個純粹的論文書寫工具人,天天悶著頭寫論文,早就已經形成習慣直接用英語寫論文了,真的要他去寫中文論文反而不會寫,還是英語更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