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卷中(第4/7 頁)
來於平涼。丙午, 長春挈居終南祖庭,長春赴戊申之詔也,留先生事靈陽李君。明昌辛亥,長春東歸海上,攜過掖城,命謁長生。未幾,長生令先生歸棲霞,長春喜其來也,命充文侍,掌經籍典教。凡僚庶道流來謁,必先參先生,然後入拜丈室。其為文清古,筆法類《瘞鶴銘》。
迨己卯歲,長春赴詔適西域,選侍行者,先生為之首。至賽藍城,先生謂清和尹公曰:“我至宣德時,覺有長往之兆。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介懷,何所不可!公等善事師真。”言畢而逝,享年五十有九,葬之郭東原上,迄今土人祀之。初,長春過阿不罕山,留宋道安等九人建棲霞觀以待。至壬午,為惡人妒忌起訟,眾皆憂懼。道安晝寢,見先生自天窗而下曰:“吾師書至。”道安曰:“自何來?”曰:“自天上。”受而觀之,止見“太清”二字。宋覺,白於眾。翌日,果有書至自行在,訟事乃寢,蓋先生之陰護也。
癸未,長春東還,過其塋域,諸友欲扶櫬而歸,長春止之曰:“四大假軀,終為棄物。一靈真性,自在無拘。奚拘拘然以棄物為念哉?”明日遂行。既達漢地,自雲中、武川、灅陽、燕薊十餘處,見先生單騎而至,預報長春宗師東還,何不遠迎。其神異之跡,不能備紀,姑錄一二以表死而不亡者也。
庚戌歲,真常真人奉命褒美道門師德,贈先生“中貞翊教玄應真人”號,葬冠履於五華山,以奉歲祀焉。
陶彥明
先生平陽襄陵縣人,幼而好道,事父母以孝聞。年逾三十,怙恃俱失,先生哀毀過禮。服闋,慨然置家累,渡河而南,寓居靈寶縣。欲投師學道,罔知所適。大定癸巳歲,河間許子靜來為縣宰,見先生氣質淳正,且告之曰:“公果欲慕道修仙,非得師匠,徒費世祀。吾聞丹陽馬君弘全真之教,今居終南,汝可依歸。”仍作詩送行。
先生徑詣劉蔣,丹陽見之如有夙契,留居座下,與之名曰彥明,字明甫。親炙日久,教以性命之理。朝夕訓誨,以至心地開通,了無凝滯。使之遊歷諸方,究取父母未生前去。先生卜居渭南,簞食瓢飲。行其所受於師者,若將終身焉。不數歲,丹陽召還祖庭,問以日用,且嘆曰:“純而不雜者,其惟陶明甫乎!”賜之號曰“無名子”。
既而丹陽東歸,先生亦出關,棲止於洛西抱犢山,尋遷桃花山,隱居逾二十年。忽告其徒曰:“吾昨於定中,偶憶先世嘗居靈光洞,今失其所在。”後因遊女幾山,見石壁間有刻“靈光洞”三字,中有石床鐵臼尚在,遂葺居之。眾驗其言,益加信敬。隱逾十載,俄遷居長淵,人莫測其意。不數日,北兵掠女幾,民多被禍,獨長淵無一騎之來,人益服先生有預見之慧。雖法壽甚高,而步履康健,精神悅懌,可見平日煉養之功也。
正大丙戌秋,云溪庵門人狄抱元、王抱真請先生就庵過冬,先生辭曰:“此中已備結冬之計,待來春當往,彼作歸休之所。”丁亥三月六日,杖策抵云溪,與道眾笑談終日。翌旦,更衣端坐,索紙筆書頌,奄然而逝,享年八十有六。停柩七日,頰紅頂溫,如熟睡狀,殯於所居靜室。明年,離峰於君葬諸鳳翼山之西。啟棺,形質不變,香風滿谷。萬人瞻拜,莫不讚異。故左丞姚樞為作墓銘,以紀靈異焉。
王志達
先生延安之大族,姓王氏,名志達,道號玄通子,生於天德庚午歲十二月二十九日。夙喪其父,妙齡雅負清鑑,每嘆世緣虛幻,有超然拔俗之心。既長,以戶殷充里正,征斂廉平,鄉人敬之。
以大定丁酉歲,因友人得疾,數日身化為大蛇,惟頭面未變。先生視之,友曰:“公輩可備筐器送我于山,不然恐頭面隨化,傷及生人。”先生揭衾一視,其項已下果為蟒矣。遂與家人送至山麓問,即附草而去。先生驚駭,從此長往不歸。路逢異人,授以玄旨,且曰:“今丹陽師演化於終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