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除欲究本2(第1/18 頁)
01 吳翁素日聲名遠董至他鄉問道緣
詩曰
吳董二翁遇楚城 講經說法悟前生
有恆原是修行體 根芽何愁不煉成
董遊湖北時,與吳老人同坐。
吳曰:你既出家,為何不修行?
董曰:我無根基。
吳曰:
多有人說無根基,但說此話不明理。
生在中華得人身,六根俱全風流體。
假若痴聾痿瞎啞,但有一樣該怎的?
一身周全無弊病,這就是個好根基。
就該訪道學修煉,錯過機會無處覓。
董曰:我做許多傷陰騭事,上天豈肯容我到好處去?
吳曰:
雖損陰騭形莫換,也未變驢被雕鞍。
此時改過還不遲,壞人學好誰能攔?
紫陽真人遭天譴,雖然道壞路周全,
只要加功再進步,一連三次又復元。
有恆!
董嘆自身曰:
鼻孔能聞舌能辯,耳朵能聽眼能看,
手能拈取足能行,六根周全無褒貶。
惟有一樣不如人,心宮恰賽牲口圈。
吳曰:
桑田也能變滄海,滄海亦能變桑田,
世上諸般由人做,公要還性有何難?
先將世情齊放下,一盞孤燈照內觀,
尅去畜性還天理,日久化成蓬萊苑。
董曰:未嘗不願做好人,只是改不過。
吳曰:改不過無恆!
歌曰
因訪至人走天涯 遊至湖北遇明家
談起修行玄奧理 公講換性是根芽
02 孝心感動百靈敬積善降祥神鬼欽
詩曰
尅己施財已早年 生平抱負被人憐
為親割股純陽佑 孝子賢明百世傳
乾隆四十年間,餘在津門曾聞人云:
有邵姓名耆興者,生平為人,居心最慈,甘淡薄,厭殺生。凡廟宇庵觀一有頹廢,即力募補修,己亦傾囊施濟,從無退縮,形賴以完善者,不一而足。每遊郊外,見棺櫬暴露,無後裔者,輒倩人隨往,親為鋤痊之。又設嬰兒藥局,延醫生高復震者,董其事。則仁壽赤齡,已歷有年,所無論貧者頂佩,即富者亦賴醫藥,精明銜結於無涯也。然修寺埋骨施藥,尚屬世人易為之耳!
惟有割股奉親一事,靜聽之下,不勝竦然起敬焉!渠性篤明發,曲盡怙恃之歡,無微不至。平日敬奉純陽祖師,母有疾勢已垂危,醫者辭不投藥。乃泣禱於師前,恍有神人指示,因割股作羹以供其母,遂獲痊癒,重蘇十年。
而渠祖母春秋已高,渠念桑榆垂暮,欲多遂承歡之志,深夜默焚祝於天,願減己壽以益之,竟享大年。
祖母及母俱好持齋,祖母正七十月,母二六九月齋期,不茹葷。渠慮年力衰邁,非肉食不飽。或遇齋期,私進以肉食。祖母並母知覺,嚴加指訓,俯首於地,求代茹齋。其仰體母心,大率如此。
餘念好善樂施,盡孝感神,非所謂正人善人者哉!倘不獲見之,不幾覿面失君子者哉!
因道友曹通款愫,得與接晤。觀其狀貌,聆其語言,卓然有異於人。求出臂一視之,果有刀割痕,人言非虛也。然其他還須細按之嗣,盤桓未久,各分天涯。
閱三十餘年,於嘉慶十四年,陝西長安復遇。叩其來由,隨廉使至此,款敘寒暄。渠憐餘住城西南角荒園,只有草房二間。遂發願創修老君庵,以餘為主持,顯興道教。
即於次年興工,建正殿一座,以安神像。周圍廂廈,以作客堂,圜堂、丹房;正殿東西,配房為靜室、講堂;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