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科舉(第1/2 頁)
短短几年,浙江大治。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六畜旺興,老百姓啊,都喜歡這個李大人啊,當然,天不怕地不怕的李衛,也並不是什麼蠻不講理的人。他這個人三觀很正,雖然自己沒讀過多少書,但卻非常尊重讀書人,也很理解底層人士的處境,康雍乾三代文字獄比較頻繁。浙江啊,文人書生又多,無法避免成為一個矛盾的集合點啊,所以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所有浙江人參加科舉考試,以作懲處。大批浙江文士前途被阻。許多寒門子弟,苦讀十數年,卻扣門無路。李衛作為雍正的心腹,本該是和雍正一條心。但他身為浙江父母官,還是為本地人著想的。
李衛李大人那是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所以對文人那叫一個敬重。他一瞧這樣下去可不行,為了能早點恢復科舉,那是三天兩頭就往基層跑,聽聽文人的呼聲,調解調解各種矛盾。還時不時地去瞅瞅那些受牽連但還沒定罪的文人,要是發現有啥問題,立馬就訓導,責令改正。表現好的文人呢,就把他的事蹟給記錄下來歸檔。就這麼過了一年,朝廷派來的官風整俗使王國棟,看到這些檔案材料後,那是感動得不要不要的。這官風整俗使啊,就是專門巡查地方官風和民風的,光聽這名字就知道啦。所以呢,王國棟就和李衛一起上奏朝廷,替浙江的文人說了好多好話,強烈要求恢復浙江文士的鄉試。
那雍正皇帝呢?這時候也沒那麼大火氣啦,這事兒就算翻篇兒啦。兩位大臣好言好語地勸。行嘞,恢復就恢復吧,這可給了浙江的文人們一個絕佳的機會呢!在古代,科舉考試那可是普通老百姓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啊。只有考上了,才能走上人生巔峰。不過呢,這科舉制度可不是那麼好闖的。要是跟現在的高考比一比,你去參加同樣的考試,除非你是個天才,不然想拿個好名次可太難咯。可誰能想到呢,第二年殿試的時候,那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竟然全都是浙江人!
清朝啊,200多年科舉考試,60%的一甲三名不是江蘇人就是浙江人,就那兩個地方的人,自古文章錦繡地,所以那兩個地方的人吶他。非常擅長讀書,就是今天江蘇的考生確實在學習上也比其他的考生更卷。
清朝的科舉考試呀,那可是有好幾個階段呢,分別是童試、鄉試、會試還有殿試。小孩子五歲就開始上學啦,然後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這就是童試。童試可是科舉考試的初級階段哦,它還包括縣試、院試和府試呢。縣試是由縣令大人來主持的,院試是由各省的學政大人主持,府試則是由知府大人來主持。只要你把這些考試都透過了,就會被賜予秀才的功名喲,這樣就正式進入士的階層啦,可以免除徭役和賦稅了呢。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呀,就相當於小學畢業啦。不過在那個時候,什麼時候能小學畢業可不好說呢,咱們現在是六年,那會兒啊,六十年都有可能呢!有人說自己五歲進學,十五歲就中秀才了。可范進五十多歲才中,那得讀了四十多年小學呀!所以呀,只要能考中就行啦!
然後到省城參加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通常在八月份舉行,所以叫秋闈。參加鄉試的都是秀才或者說是監生,監生就是在國子監讀書的人,浙江要是鄉試在杭州舉行,又考中了。稱為舉人啊,舉人的第一名就是解元啊,唐伯虎唐解元。舉人哎,稱為舉人,舉人中了。就被稱為老爺了啊,實際上您就可以當知縣這種官兒了。
舉人老爺,您中舉之後就得進京參加禮部的會試啦。這會試要是考中了,那可就成貢士啦,貢士裡的第一名叫會員喲。等您貢試也過了,那就等著殿試吧。所有貢士都能參加殿試,都能中呢。這考試啊,就是要把這些貢士們分成三等。一甲就三個,狀元、榜眼、探花,這叫進士及第。二甲有一百多個,叫進士出身。三甲有一兩百個,叫同進士出身。這些人就能當官啦,名次越高,當官的級別就越高喲。您瞧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