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康熙的豪賭(第1/2 頁)
這個時候朝廷安撫了吳三桂說平西王這個事情非同小可我們得開會討論討論,吳三桂還合計讓他去做沐英呢,其實這個時候朝廷已經緊鑼密鼓的討論這事情了。
當時的朝廷主要是有兩派,一派是以索額圖為主他們不主張撤藩,另一派以戶部尚書米思翰為首他們是主張撤藩的。這場辯論也是非常的激烈
索:“我不主張撤藩,理由是吳三桂自打從跟攝政王多爾袞合作開始就是一直為大清所用,且這些年是屢立奇功,況且也是他親手弄死的永曆皇帝,他於大明實際上是沒有退路了,只能跟著我們大清,只要我們對他不薄,他可以世代鎮守雲南,其實他的意思就是吳三桂的想法想做大清的黔國公世守雲南,如果你這個撤藩很容易把他逼反了,那就得不償失了,不但失去了一個大將有可能還多了一個強大的敵人。”索額圖說完之後其實他這番話實際上說中了當朝好多人的心聲,大家紛紛表示同意,這個意見就佔了大多數。
米:“現在平西王的官兵已經早就超出朝廷的建制,而且他管朝廷要的錢,和在蒙古和俄羅斯購買的軍馬火器已經完成可以裝備一支強大的軍隊了,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抑制他還在什麼時候,特別說了他現在給朝廷報上的建制是十七萬大軍,如果將這些兵馬錢糧用上可能就搖身一變直接變成了七十一萬。”他這派的人就少的多了,只有納蘭明珠和莫洛等幾個大臣同意撤藩,但是明顯能感覺的出來康熙皇帝聽到撤藩他的眉頭是舒展的,所以康熙皇帝他是主張撤藩的,因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是不會允許藩王做大的。
兩方各執己見,相爭不下,每個人都說自己說的有道理,相反撤藩的說不撤藩的是別有用心是不是跟吳三桂串通好的,不撤藩的說撤藩的簡直就是黃口小兒根本不懂什麼叫政事,還說你們根本就不瞭解吳三桂你這樣肯定會給他逼反的。又是一頓吵,最後這個難題不得不由康熙皇帝乾綱獨斷。這個時候的康熙皇帝剛除去了鰲拜,雖然只有十九歲給現在也就是剛上大學的大一學生吧。但是他做事極其果斷,考慮到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在北京,他也知道這三藩的這三個藩王,他們是撤藩他們也反不撤肯定也反,於是告訴吳三桂平西王及其所屬兵丁,離開雲南撤到山海關外,並且手下大臣去監督吳三桂撤藩。
但是這個事情,當時康熙做這個決定是非常艱難的,這是後來知道了平定了三藩,那如果沒有平定的話估計康熙就是這個事情的罪人,當然也有好多大臣也在捧康熙,認為這個少年天子可以除去這個滿洲第一巴圖魯鰲拜,搞個三藩也是不在話下的。
這訊息一傳來,吳三桂是徹底震驚了,這什麼情況,你這天下是我給你打下來的,明朝是我給弄滅亡的,我這賣主求榮的結果到了這個結果,果然是那句話無情最是帝王家,但是現在他還不能發作,只能一方面允諾朝廷撤藩甚至說老臣沒啥想法還是賞賜一些酒啊肉啊啥的迷惑朝廷,一方面就做了謀反的準備了。想著等到了中原地區我在突然反叛打你個措手不及,因為他知道當年的李自成也是直接殺進了北京崇禎皇帝就直接上吊去了,他想也來個這個,你不是讓我在山海關嗎,這我入關加上我這幾十萬人打到北京就跟玩一樣。可是這些小算盤被一個小人物給打亂了,他就是雲南巡撫朱國治這個哥們實在是太敬業了,一直在問吳三桂的撤藩離開雲南的日期,發現吳三桂似乎沒有撤藩的意思,於是隔三差五的就去問吳三桂,王爺咱們啥時候走啊,明天走不,後天走不,一直問,吳三桂一看裝不下去,於是直接把這哥們給殺了祭旗。
於是在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召集所有人馬宣佈與大清決裂,並且剪掉了辮子,換上了明朝的服飾,當時的文武官員都嚇了一跳這什麼情況,大家也是一頭霧水。吳三桂發表了和清廷對立的詔書可謂是慷慨陳詞,說什麼我這是曲線救國,我實際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