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微服私巡(第1/2 頁)
作為崇禎帝的楊毅,從一到南京開始,就沒有要派兵反攻北方,以報大仇的想法。因為他不是朱由檢,對李自成還沒有那麼刻骨銘心的恨意。
楊毅目前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執掌南京朝政,以及對大明部分弊政進行改革上。要反攻北方,起碼也得一兩年之後,造出新式武器,編練好新式軍隊後的事了。
李自成的這些動作,勞神費氣,反而延緩了大順軍整編訓練的速度,沒有形成應有的戰鬥力,在未來的各方大戰中吃了虧。
同時,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也得到了崇禎帝逃出北京,成功抵達南京的情報。本來準備在近期傾巢而出、攻打李自成的多爾袞一得到這個訊息,立馬就偃旗息鼓了。
跟李自成的擔憂不一樣,多爾袞倒沒有想過李自成會和崇禎帝聯合,進攻自己。李自成攻入北京,將崇禎帝逼到了江南,那國仇家恨不可謂不深,崇禎帝打死也不可能跟李自成聯合的。
但是,多爾袞不怕崇禎帝跟李自成聯合,卻也擔心自己跟李自成兩虎相爭,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被崇禎帝跑出來撿了便宜。於是,多爾袞自然而然的停止了進攻李自成的計劃。
隨後,多爾袞也以自己的英明睿智判斷出,短時間內崇禎帝和李自成都沒有精力來挑起戰端了。滿清應該充分利用這段緩衝時間,整理好國內政局,調和治下滿漢蒙各民族矛盾,加強軍隊訓練,以備大戰。
如此,從崇禎十七年五月開始,大明、大順、大西、滿清各大勢力均偃旗息鼓,各自發展自己的實力,以備將來大戰。
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又有端陽節、菖蒲節、屈原節、龍舟節等稱呼。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在稱呼上略有不同,但風俗都差不多,還是掛菖蒲、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按王承恩和韓贊周的意思,這是皇上抵達南京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應該大操大辦,大肆祭祀慶祝一番。
然而,在楊毅看來,現在全國各地仍然災害不斷,百姓生活困苦,江山又失去一半,他覺得大操大辦不是很合適。
杜牧曾有名篇詩句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真要大張旗鼓的過這個端午節,鋪張浪費,難免會被有識之士扣上昏君的帽子。為了避免惡劣影響,楊毅否決了王承恩兩人的提議。
於是,崇禎十七年的端午節,身在南京的崇禎皇帝過得比較節儉。朝廷放假一天,由司禮監和禮部主持,在太廟祭奠了一下大明列祖列宗,然後在秦淮河祭奠了一下屈原,吃了兩頓粽子,就算過去了。
皇帝過得節儉,不代表民間也節儉。端午節一向是中國民間比較重要的節日,老百姓對過端午節還是很看重的。
於是,五月初五這一天,南京城內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起了菖蒲,應天府也在秦淮河組織了龍舟大賽。
早上舉行祭祀,中午吃過一頓全粽宴後,楊毅覺得到了南京一直忙東忙西的,不如趁今天休假出宮去遊玩一番。
這個提議自然遭到了王承恩的阻止,不過楊毅堅持己見,並對他進行了一番教育:勞逸結合、有益身心。工作是做不完的,偶爾還是要放鬆一下。再說,楊毅也不光是出去玩,還帶著一種皇帝微服私訪、探查民情的心理在裡面。
雙方不對等的君臣關係,讓王承恩的阻攔顯得沒什麼力度。在楊毅的堅持下,王承恩也只有陪著楊毅出宮逛南京城去了。
當然,侍衛是肯定要的,而且今天南京城裡人比較多,侍衛足足安排了二十多個。貼身保衛的只有四個,但還有二十多個侍衛在周圍稍遠的距離偽裝路人進行戒備。
端午節天氣良好,楊毅穿著便服,由王承恩作陪,從西華門、西安門出了皇宮,沿著護城河邊的石板路向南走到了長安街上。(pS:明南京分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