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2/2 頁)
終硬生生縮短了一半的時間。
幾家公司也很給力,不分晝夜加緊工作,短短三個月就把改造任務完成了。
在這三個月裡,景熵也沒閒著。
趁著沒什麼新專案需要接手,他一直在整理現有的技術資料,從中提煉出不少有用的資訊。
李雨燕返廠之前,他也經常閱讀一些內部刊物上的文章。
這是一個獨立的技術交流平臺,裡面全是軍工人的創新想法、實際案例及研究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歷都被詳細記錄。
儘管景熵的專業知識水平已經很高了,仍有很多東西他看不懂。
能夠在上面發表文章的人都算是高手。
他不停地用平板電腦滑動頁面,讀過一篇文章就會做很多筆記。
偶爾還在文章後面留言評論。
他在平臺上註冊的那個賬號完全就是一個新人號,甚至連頭像都沒有,根本沒有察覺到別人看他的眼光有何不同。
很多人看到這樣一位新手竟然對行業大咖的文章點評不已還顯得挺有見地感到十分驚訝。
開啟一看才知道,原來真是個剛起步的賬號。
等級為0的新手居然敢向那些五星級別的資深工程師挑戰?
在他的個人空間裡一篇原創都沒有,八成又是紙上談兵的角色。
科研圈子裡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客氣一點講是有鑽研熱情,說得不好聽了就是嘴上功夫一流,真正實踐起來啥都不會!
尤其是這個白板賬號,還總是給別人提建議:
比如某件武器改進後的效果可能會更好;或者某種裝備更換新系統後將大大提升效能等等……
簡直是天方夜譚!你以為隨便改一兩個引數就能改變武器的效能了嗎?任何一個細節改動都需要經過嚴格論證和實驗驗證才行啊!
李雨燕是在年初六回到單位的,其實沒啥緊急的事情要處理。
年前的工作計劃基本都已經完成。
目前因為718地區的局勢趨於穩定,對那批新武器的需求也不是很緊迫了,她現在可以按部就班地推進現有任務。
李雨燕閒暇時自然願意陪師傅一起忙碌,在實驗室裡探討理論性實驗。
之後,也讓李雨燕開了個賬號,多留意圈子裡的一些技術性文章。
李雨燕本來就聰明,理解力也強。
在景熵的引導下,她關注的內容大多數與潛艇研究相關。
她也跟著景熵學習,在文章下留下自己的見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