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錳礦與鐵礦(第2/2 頁)
輕輕推開那扇古老的木門,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充滿智慧與夢想的時代。
蘇油悄無聲息地踏進了門檻,彷彿連空氣都屏住了呼吸,他的腳步輕盈得如同林間跳躍的松鼠,每一步都精準地落在青石板上,生怕驚擾了空氣中漂浮的細微塵埃,更怕它們化作一片小小的風暴,擾亂了這方寧靜的世界。
這裡,是大宋西南一隅,一座藏匿於歲月靜好中的小康之家,其院落佈局之精妙,恰似一幅緩緩展開的宋代水墨畫。
小康,這個在歷史長河中閃爍著溫馨光芒的詞彙,在大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著不同的詮釋與度量。而在眉山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小康的標準似乎被賦予了更為具體的輪廓——
擁有六七百貫銀兩的不動產,加上每年如細水長流般穩定的三百貫收入,方能勉強勾勒出這戶人家的幸福輪廓。
而這份幸福,還需精打細算,五口之家,不多不少,方能在這繁華與簡樸交織的年代裡,尋得一方安寧。
後世之人,常以土地兼併作為封建王朝興衰更替的重要標尺,但歷史的真相往往比表象更為複雜多變。在大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土地的價格似乎並不那麼令人咋舌。
一畝上好的水田,如同一塊溫潤的碧玉,靜靜地躺在田野間,其價值不過一貫銅錢左右,與一年的收成幾乎持平。
這樣的價格,對於免稅計程車大夫而言,無疑是購置田產的良機,但對於自耕農來說,卻需要幾年的汗水與辛勞,方能換回這份屬於自己的土地,讓夢想生根發芽。
宋法之下,對士大夫免稅田畝有著嚴格的規例,即便是位極人臣的宰相,其手中的土地也不能超過五十頃的界限,一旦逾越,便需按律納稅。
這一制度,如同一道無形的枷鎖,既保護了百姓的權益,又限制了權力的濫用。然而,慶曆新政的短暫鬆動,如同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吹散了這道枷鎖,而公田開發的滯後,則讓這場變革的果實落入了別有用心之人的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