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知己(第1/2 頁)
在老三國裡面,姜維出場就和其他人畫風不大一樣。智力和武力兩頭都點的很高。
別人拿劍刺他,他兩指頭夾住,嘿嘿兩下。然後拿著劍頭飛回去,竟把那人插死了。
那版本的演員呢,長得也十分陽剛,致使青年版姜維剛猛有餘,卻不能讓人聯想到他的書生氣。
晚年版本的姜維呢,演員又太瘦太瘦,也不高,讓姜維像是弱化版的孔明,忘記了他本是一名能打能殺的武將。可是呢,只是做孔明第二,姜維是永遠也不能比得上原版的。
在方沂這個時空的《新三國》裡面,對姜維和孔明如何走到一起,則做了細緻的描繪。
他們是師徒沒錯,但也是知己。不存在誰成全誰,只是為了同一個理想接力的奮鬥。
劇情線按照赤壁之戰,天下三分,北伐,這樣的過程來發展,而第一次北伐,又分為前面的七擒孟獲,說服朝廷出兵,出祁山。
姜維就在出祁山這段,他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當時的大儒)的經學。時逢羌、戎叛亂,因為父親姜冏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
姜維於是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蜀軍北伐的訊息傳遍天下,初出茅廬的姜維力敵老年趙雲,智抵孔明,判斷出了蜀軍兵力的虛實,然而,卻沒有被上級完全採納。不僅如此,反倒是被諸葛亮引誘到了冀縣(他母親在這),打算生擒他。
天水郡是很大的地方,這名字也許不出名,但境內的街亭、天水關、木門道、諸葛軍壘等後來很有名氣。
高木在這裡玩了雙線敘事,其實啊,主要是方沂指揮著康凱這麼拍,而高木很喜歡,就沒有怎麼改的放出來了。
諸葛亮得到參報,“丞相,大軍已經抵達冀縣,周圍諸縣的守軍,皆望風而降,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亮說,“不要小看天下英雄,越是順利,越要當心。”
屬下不以為然,“丞相之名天下皆聞,足以嚇退千軍,如今我方大將趙雲、鄧芝佯裝進攻,令魏國的曹真嚴陣以待,佈下重防;卻不知道主力正在丞相手裡,要進攻祁山,我們這是聲東擊西之策。”
“天水太守馬遵乃平庸之輩,不敢對丞相有求戰的心思;他又生性多疑,屬下多有不滿,部分人已經暗中投靠我等,聽說,馬遵不但不做出一點穩定軍心的措施,相反的,對沒跑的屬下反倒越看越像是奸細,無端執行嚴法。”
“他唯一仰仗的,還信得過的,就是姜維,因為姜維父親為了魏國戰死,但他讓姜維帶兵死守,恐怕他自己已偷偷跟著郭淮棄城而逃……”
亮撫摸鬍鬚,頓了頓,“這樣說,守城的,很可能只剩下了姜維了?”
“是。”
“而他就在冀縣?”
“是。”
鏡頭切諸葛亮和屬下的影子,在油燈下,一個站著的,一個單膝而跪,映在白色行軍帳篷上,微微的晃動。
那人答道,“魏所持賴,唯維而已。”
同一個晚上,姜維剛發現上司已經跑路,軍心大散,但他沒有慌亂,已經做了死戰的準備。他把鄭玄的儒經註釋攤開來看,那是來自於《曲禮》的一句話:
“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意思是,向先生請教書本中的問題,要起立。請先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再講一遍,也要起立。
而鄭玄批註的是,“尊師重道也。”
意思是,尊師的實質在於重道。這個道,觀眾可以理解為道德規範,也可以理解深一層,是老師的“道”,是思想,是學問,是抱負。
月夜。
姜維身穿儒衫,負手而立,而寒風獵獵,將他的寬大衣袍吹起。
部下來向姜維請示,要不要像馬遵一樣的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