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除欲究本2(第2/18 頁)
後設遊廊、經堂、執事房。後院又蓋餘房一帶,以為廚房、養息堂;園之西南角,蓋房五間。內建備棺木,以舍送無力身死之人;園之東北角,蓋茅庵一所,延請解識醫理羽士居其內,配合丸散丹膏,以備施送嬰兒疾病之需。於十七年九月,工將告竣。
蓋自興工以來,渠於公事之餘,雖更深亦必赴庵點驗。凡瓦石土木彩畫,逐細鉤稽,合規矩者則已,未合者即令改作。迴廊復宇,曲折紆徐,悉由其匠心獨運,誠勝舉也。庵後對坡有古墳塚,初皆不知也。渠相度土工時覺之,乃亟令修築堅固,且銘之以石,泐曰古墳。豈古人有靈,暗中自為線索,以默邀其保護耶。
由是觀之,向在津門,所聞補葺廟宇,掩埋骨骸,施藥赤子,以及割股奉親,有何不可,深信無疑。而再為細按也哉!
餘聞其幼時坎坷,多疾厄。子平及星術之家,推其命相,皆以為不壽無子。將冠卜期合巹,選擇者知其事恐負占驗不善,名辭之弗與涓也。
迨後其友徐姓相士,復見之驚曰:君地閣頓闢,寬而上兜,此必有陰騭所致。不然何以相貌部位頓異曩日耶!
渠年逾六秩,視履如昔,鬚髮未蒼,且有子六人,舉者畢存,皆已成立抱孫。至其經歷險阻,三遇洋盜,靡特毫不加害,抑且行李無恙,又嘗遇飈風,前後舟皆沉溺,渠獨安全,可見命蹇數乖,雖有造化,人力未嘗不可以挽回焉!因將渠行義書之筆,並繪割股圖一軸,懸掛庵內客堂,以發微闡幽。且勸世人,何不以邵子為法則哉。然懸掛非長久之計。餘素著有《除欲究本》,未付棗梨。茲乘土木完竣,發刊勸人,敬將渠生平事蹟,聊為述之,列於《除欲究本》內,以求傳之後世雲:偈曰
蒼天不昧苦辛人 作善降香知必真
即令今生未享受 福祿帶去保來生
03 夫人小見財心重孩子竊人被刃殘
詩曰
百般鞠育望成家 幼盜耳環母尚誇
莫道親恩將冤報 自思昔日教兒差
昔日河南地方,有一椿奇事。一孩子方才三歲,時值六月,孩子赤身到間壁,他嬸孃處玩耍。他嬸孃正才梳頭,將銀耳環摘下來,放在地下。
見他來了,心上歡喜。便說:我與你取餅吃。樑上掛的籠子,伸手取餅。這一些空兒,孩子將耳環拾起,夾在腿彎裡。
他嬸孃取出餅來,孩子一隻腿站定,雙手接餅。接上餅一條腿蜷著,一條腿跳出門去。
他嬸孃梳頭以畢,滿地下尋耳環,尋不見。
心思:再沒有人來,就來了那個小孩子。他才三歲,就會做賊?即當他能,他赤身莫穿衣服,把耳環藏在哪裡?我與他遞餅,他雙手接餅,並莫停留跳出門去。
婦人以此度量,再不疑猜是他,說這耳環一定是鬼盜去了。也莫問他,胡埋怨了一場,再沒究問。此話按下不表。
單說這孩子回家,旋吃著餅,把耳環遞與他母親,她母接環在手,就問:這耳環從何處得的?
孩子說:這是偷下我嬸孃的。
他母又問:你怎樣取的,難說她莫看見?
孩子說:她在那裡梳頭,耳環在地下放著,她起來與我取餅,我把耳環拾起,夾在腿彎裡跳出門來。
他母聽得此話,心上甚喜,說:我兒有這樣的才智,將來何愁飯吃。小嬸但來問我,我仍舊還她,她若不問,白得一個耳環。
此乃教子無法,與兒種病。她母若是有智的賢良婦人,究問明白,將孩子重打一頓,叫他原舊把耳環送去,這才是會教訓子孫的人。除不責罰,反還誇獎,孩子以為得意。
小孩子不辨邪正,只當做賊就是分內的正事。今日偷此,明日盜彼,越做越膽大了。後來挖窟窿跳牆,提門扭鎖。
一朝事犯了,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