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針灸經(第4/14 頁)
胸中氣(按:疑缺字),喉內狀如水雞聲,肺壅唾膿血,氣壅不通,喉中熱瘡、不得下食。灸亦得,然不及針。其下針,直橫下,不得低手,即五臟之氣傷,令人短壽。慎加藥法及辛、酸、滑等。
璇璣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仰頭取之是穴。任脈氣所發。主胸(按:當缺“脅”字)支滿、痛,喉痺,咽癰,水漿不下。灸五壯,針入三分。
華蓋一穴,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所發。主胸脅支滿、痛引胸中,欬逆,上氣,喘不能言。灸五壯,針入三分。
紫宮一穴,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任脈氣所發。主胸脅支滿、痺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也。灸五壯,針入三分。
玉堂一穴,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一名“玉英”。任脈氣所發。主胸滿不得喘息、痺痛、骨疼,嘔逆,上氣,煩心。灸五壯,針入三分。
亶(按:通作“羶”)中一穴,一名“元兒”。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間陷者中。任脈氣所發。宜灸,至七七止。主肺癰咳嗽、上氣、唾膿,不得下食,胸中氣滿如塞。禁穴,不可針。針,不幸令人死。
中庭一穴,在亶(按:通作“羶”)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任脈氣所發。主胸脅支滿,心下滿,食飲不下,嘔逆吐食還出。灸五壯,針入三分。
巨骨一穴,在心脾骨頭(按:據《針灸甲乙經》作“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者中”。《針灸資生經。卷一》雲“《銅人》雲‘巨骨二穴,在肩端上兩叉骨間’,《明堂經。下經》亦同。但《明堂經。上經》雲‘巨骨一穴,在心脾骨頭’,不特‘一穴‘、字不同,而穴‘在心脾骨頭’,亦異。豈其所謂‘一穴在心脾骨頭’者,非巨骨耶。不然、即是誤寫二字、作一字。肩胛、為心脾也。”)。不可(按:疑衍)日灸三壯至七壯。主驚癇,破心吐血。禁針。針,則倒懸一食頃,然後乃可下針。針入四分,瀉之勿補,針出始得正坐。忌酒、面、熱食、豬、魚、生冷物。
雲門二穴,在巨骨下,氣戶兩傍,各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山晀經(按:未詳)雲“在人迎下第二骨間,相去二寸三分”。足太陰脈氣所發。治嘔逆氣上,胸脅徹背痛。通灸,禁針,理肺同藥療之。針深令人氣逆。
少商(按:當缺“二穴”兩字)者,木也。在手大指端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白肉際,宛宛中。手大(按:應為“太”)陰脈之為井也。針入一分。主不能食,腹中氣滿,吃食無味。宜針不宜灸。以三稜針刺之,血出勝氣,之所以勝氣針者,此脈脹腮之腮中有氣,人不能食,故刺出血(按:似難解。《針灸資生經。卷一》作:“以三稜針刺之令血出,勝氣針。所以勝氣針者,此脈脹腮之。候腮中有氣,人不能食。故刺出血。”),以宣諸藏暌也。忌冷、熱食。魚際二穴者,火也。在手大指節後,內側散脈中。
手太陰之所流(按:通作“溜”)為營(按:誤,應為“滎”)也。主虛熱,灑灑毛豎,惡風寒,舌上黃,身熱,咳嗽,喘痺走背胸、不得息,頭痛甚、汗不出,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癢,腹痛、不下食,時攣,支滿,喉中焦、乾渴,痙,上氣,熱病寒慄,鼓頷,腹滿,陰瘻色不變,肺心痛牽引尻、溺出,膈中虛,食飲嘔,身熱汗出,重嘔吐血,日(按:疑為“目”)泣出,短氣,心痺,悲怒逆氣,任惕,胃氣逆也。針入二分。
卷三
神庭一穴,在髮際直鼻上督脈,上一寸髮際是也。足太陽、陽明之會。主治腫氣,風癇、顛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髮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驚悸不得安寢。禁不可針。日灸七壯至百壯。若針,即發於其病在舉火之時(按:似有缺、誤)。忌豬、羊、魚肉、酒、面、熱食。曲差二穴,在神庭傍一寸半,(按:應缺“入”字)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