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文種通宰嚭(第6/9 頁)
“與其讓眾多百姓遭受災難,不如我一個人去死,如果真的發生戰事,我來承擔責任。” 趙鞅不同意,董安於於是私下準備好鎧甲兵器,等待變故發生。
荀寅、士吉射在眾人面前宣稱:“董安於在訓練軍隊,想要來謀害我們。” 於是聯合兵力討伐趙氏,包圍了趙鞅的住宅,幸好董安於早有防備,領兵殺出一條血路,保護趙鞅逃到晉陽城。趙鞅擔心範氏、中行氏來攻打,便修築堡壘堅守,荀躒對韓不信、魏曼多說:“趙氏是六卿之長,荀寅和士吉射不經過國君的命令就擅自驅逐他,晉國的政權恐怕要歸這兩家了!” 韓不信說:“何不以挑起禍端的罪名,把他們一起驅逐呢!” 三人於是一同向晉定公請求,各自率領自家的甲士,尊奉晉定公去討伐荀寅、士吉射兩家,荀寅、士吉射全力抵抗,不能取勝,士吉射謀劃劫持晉定公,韓不信立刻派人在街市中呼喊:“範氏、中行氏謀反,要來劫持國君了!” 國人們相信了他的話,各自拿著兵器,趕來救晉定公,三家藉助國人的力量,打敗了範氏、中行氏的軍隊。荀寅、士吉射逃到朝歌叛亂。
韓不信向晉定公進言說:“範氏、中行氏實際上是挑起禍端的人,現在已經被驅逐了,趙氏世代對晉國有大功,應該恢復趙鞅的爵位和俸祿。” 晉定公對他的話言聽計從,於是從晉陽召回趙鞅,恢復了他的爵位和俸祿。梁嬰父想取代荀寅做卿,荀躒向趙鞅說起這件事,趙鞅詢問董安於的意見,董安於說:“晉國之所以禍亂不息,就是因為政權出自多家,若立梁嬰父為卿,這就又多了一個荀寅啊!” 趙鞅於是沒有聽從。
梁嬰父惱怒,知道是董安於從中阻攔,就對荀躒說:“韓、魏兩家和趙氏結黨,智氏的勢力就孤單了,趙氏所依靠的,就是他的謀臣董安於,為什麼不除掉他呢?” 荀躒問:“有什麼辦法除掉他呢?” 梁嬰父說:“董安於私下準備鎧甲兵器,從而引發了範氏、中行氏的叛亂,如果論起挑起禍端的罪責,還是董安於為首。”
荀躒按照梁嬰父的話,以此來責備趙鞅,趙鞅害怕了,董安於說:“我之前本來就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了,我死了如果能讓趙氏安寧,那麼死比活著更有價值。” 於是退下後就上吊自殺了,趙鞅把他的屍體陳列在街市上,派人告訴荀躒說:“董安於已經伏罪了!” 荀躒這才和趙鞅結盟,互相不再侵害,趙鞅私下在家廟中祭祀董安於,以報答他的功勞。
荀寅、士吉射長期佔據朝歌,諸侯中背叛晉國的,都想借助他們來危害晉國,趙鞅多次興兵攻打他們,齊、魯、鄭、衛等國派使者運送糧食、出兵援助,來救援荀寅、士吉射,趙鞅不能攻克。直到周敬王三十年,趙鞅聯合韓、魏、智三家的兵力,攻下朝歌,荀寅、士吉射逃到邯鄲,又逃到柏人,不久,柏人城也被攻破,他們的黨羽範皋夷、張柳朔都戰死了。
豫讓被荀躒的兒子荀甲抓獲,荀甲的兒子荀瑤請求饒恕豫讓,於是豫讓就成了智氏的臣子。荀寅、士吉射逃到齊國去了。可憐荀林父五代傳到荀寅,士蒍七代傳到士吉射,他們的祖宗都是晉國的股肱之臣,子孫卻貪婪專橫,最終導致家族滅亡,難道不令人悲哀嗎!晉國六卿從此只剩下趙、韓、魏、智四卿了。這是後話。髯仙有詩云:
六卿相併或存亡,總是私門作主張。
四氏瓜分謀愈急,不如留卻範中行。
且說周敬王二十六年春二月,吳王夫差守孝已滿三年,於是到太廟祭告,出動全國的兵力,任命伍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從太湖取水道進攻越國。
越王勾踐召叢集臣商議對策,準備出兵迎敵。大夫范蠡字少伯,出班奏道:“吳國因為國君被殺而深感恥辱,發誓報仇已經三年了,他們現在士氣高昂,力量整齊,不可抵擋,我們應該收兵堅守,採取防禦的策略。” 大夫文種字會,上奏說:“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