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巴國內亂原因(第1/2 頁)
“宗教內亂,我怎麼不知道,有這事。”秦皇疑惑地看著他的三兒子。
他這個兒子主意,比其他皇子多,就是野心太大,害怕如果秦國傳給他,會挑起更多的戰爭。
好戰的性格沒有錯,就是有時候欠失很多考慮,不達目的不罷休,剛創立一個國家可以,現在一個國家穩定了,就是穩中求進。
二皇子就是有點溫和,他的性格做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就會有點吃虧。
太子是他們兩個人的綜合,有野心,但不是好強那種,溫和又不是軟弱的人。
總之,每個兒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希望他們兄弟幾個人能和睦相處。
秦皇看著他的這幾個兒子,一一分析過來。
但,他也有自己的考慮,唯獨三皇子的建議是最重聽的。
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最後,秦皇採取三皇子說的去做。
這個就由三皇子去安排,讓他去巴國看看,順便需要那裡支援的都帶過去。
三皇子領命出去了,在路上,三皇子想著皇上為何採取他的建議,是有原因的。
其實,這次的通貨膨脹,他也知道怎麼回事。
一直在想辦法,看看有什麼對策。
所以,在皇上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比其他人,反應有所不同。
他這個辦法,也是他下面的幕僚提議的,他是巴國人,他來到秦國,就是想好好的在這裡活著,順便過上好的日子,才投靠三皇子。
幕僚說出他們現在巴國的問題,為何會出現現在的宗教信仰問題。
其實,在很早之前,他們國家就分為兩派。
一派是信奉他們國家的領導人,一派是信奉他們國家的主神。
當時為何出現兩派,也是因為,在還沒有區分天下的時候,大家都在大亂。
大亂之中,平復太平之後,信奉自己的領導人,被驅趕到信奉自己的主神那裡,合為一個國家。
但他們兩派一直紛爭不斷,對方都不服對方。
信奉自己領導者的老百姓,他們比較聰明,知道怎麼壯大自己的實力,不斷的提升自身能力。
信奉自己的主神的老百姓,性格比較溫和,講究的凡事都以和為貴,過著平淡的生活。
誰知道,後來,另外一派越來越強大,開始要吞噬另外一派。
另外一派不服氣,就開始搶斷他們所有的物資,順便不斷的打壓著另外一派。
希望那一派,早日投降,歸順他們。
其實,真正的外人是信奉自己的領導人,他們是信奉主神的老百姓收留。
他們才有機會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現在他們在這個國家待習慣了,就忘記當初是誰收留他們的。
不想想,當初,被強勢國家追逐,差不多趕盡殺絕。
是那個國家,頂著壓力,把他們收留下來。
也沒有讓他們強制要求改變宗教信仰,現在就開始想把身份改變過來,外人變主人。
真的的詮釋了什麼叫做農夫與蛇的故事,忘恩負義的東西,簡直詮釋的淋漓盡致。
本來三皇子也不同意,幫助那些忘恩負義的傢伙,要是有一天反咬一口他們秦國就慘了。
但,現在父皇提出誰有辦法,他只要利用這個紛爭,短暫的壓制他們國家的通貨膨脹。
三皇子也沒有全部聽信他幕僚的建議,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幕僚想這個建議,無非是站在他是巴國人,他想他的國家越來越好。
跟他同宗教信仰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誰沒有自己的私心,這個建議就展現出來。
三皇子也不可能讓他的幕僚當槍使,到底怎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