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豐收的季節(第2/2 頁)
它們的性狀最為優異,莖幹健壯、枝條多且結構緊密,結莢量大,豆粒均勻飽滿色澤均一。
而且今年的植株都被颱風篩選過一次,全部具備扛倒伏屬性。
這些被村長打上記號的植株,會被專人收集,統一晾曬脫粒留種,並裝進陶罐,放進村長家地庫儲存,當作來年的種子。
其實植物的馴化,並沒大家想象的那麼長。
歷史上一種野生植物,平均經過300年,就會被早期人類馴化成適合種植的型別。
這還是在無意之間,或者是不清楚其中規律的情況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若是按照現代人的思維去悉心管理,馴化植物的時間只會是大大縮減。
田間的狗尾草同樣長勢非常好,一簇一簇的給人一種豐收的感覺。
雖說它們也經歷過颱風,但大部分都幸運的活了下來。
颱風雖然強大,也不至於颱風過後寸草不生。
狗尾巴草也和大豆一樣收穫留種。
不過它們太多了,白村長懶得一個一個的挑。
於是乎他讓族人把花穗收集在一起,用手搓脫粒。
然後用竹編的簸箕,輕輕得把搓下來的種子揚起,風會吹走雜質碎屑,留下來的就是種子。
最後利用竹篩,篩選出顆粒較大的種子,留作第二年種植。
田裡的其他作物也做如此處理,就不一一贅述了。
當然,僅僅從農田裡選種留種還不夠,野外挑選性狀優秀的植株也很重要,而且可以說極為重要。
時至今日都有植物學家,在野外尋找遺傳性狀優秀的植株育種。
野外的植物在秋季爆發性成熟結果,比盛夏還要誇張,根本就來不及完全採摘。
好在村民們在夏季多有準備,石房也建了船也造了,還趁著氣溫高,曬了許多岩鹽。
秋天有足夠的勞力,去野外搶收。
每天都有一半的族人去草原、江畔、密林連摘帶挑,採摘果實。
她們還發現了稻子,這讓白村長非常開心,終於可以吃上大米飯了。
沉甸甸的平板車,不知不覺就壓出了明顯的道路。就連密林中,都壓出了暢通的小徑。
家家戶戶門前、露臺,但凡是平坦的地方,都在曬著野果、種子。
木工們緊急製作晾曬架,曬果乾往倉庫中儲存。
大食堂同樣忙碌到不行,灶臺一刻不停的熬果醬。
來不及處理的,就運送到杜氏家族負責的酒坊釀酒。
實在實在處理不完眼看就要爛了的,就不能釀酒了,這些果子只能倒進鴨圈、豬圈、羊圈,辛苦它們處理了。
這一窩野豬,被村民們喂的溜圓。
自從到了秋天,它們甚至沒出過豬圈,除了吃就是睡。
白村長都有些擔心它們的健康,怕它們血糖過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