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新任務(第1/2 頁)
張英肩負著建設新醫院的重任,來到了三河公社——三個公社,各有一條小河,合併後,遂命名為三河公社。
她的任務不僅是規劃和監督醫院的建設,還要解決一個棘手的問題: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來建造醫院。然而,當她開始接觸三個鄉的村民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這三個鄉分別是河東鄉、望西鄉和孫家溝鄉。它們跟張家岔村一樣,絕大部分是山地,少有的那部分水澆地,是當地農民賴以為生的基礎。
山地的收成只能看天,水澆地可以得到灌溉,收成有保證。
村民們聽說要徵用他們的水澆地來建醫院,紛紛表示反對。在他們看來,失去這些良田意味著失去穩定的糧食來源,尤其是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時代,每一分土地都顯得尤為珍貴。
沒看見他們住房都只能修在沙石地上,或者挖窯洞嗎?
動他們的水澆地,那就是要動他們的命根子。
張英首先來到了河東鄉(村)。
這裡的老鄉長李大爺是個非常有威望的人,他帶著張英走遍了整個村子,介紹了每一寸土地的歷史和現狀。村民們圍坐在老槐樹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河邊原來都是卵石,這塊地是我們祖祖輩輩一點點開墾出來的,怎麼能說讓就讓呢?”一位中年婦女激動地說。
張英耐心地聽著,然後向大家解釋:“我理解大家對土地的感情。我也知道,現在大家生病都靠扛,覺得醫院沒用。小毛病找赤腳醫生拿兩片藥吃,扛過去就好了,扛不過去死了,那也是他的命。
但你們想過沒有,這個習慣是不是因為去醫院太遠養成的?
我也是農民的孩子,我知道幹活的時候,摔跤,受傷,流血不止,那每年都有一兩起。還有小孩子調皮,摘野果子摔跤了,摔斷胳膊腿,也時有發生。
骨折、流血,都是需要專業的醫生處理的。
以前因為醫院太遠,送過去都來不及了。
我們現在籌建這家醫院,不僅僅是為了治療疾病,更是為了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
它將為我們的孩子、老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讓大家不再因為看病難而受苦。”
儘管如此,村民們還是面露猶豫。這時,張英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你們應該也聽說過張家岔村以及周邊的幾個村子這幾年開始有錢了。
你們也聽說他們是靠種植中草藥、玫瑰花開始有錢的。
但是你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種的中草藥、玫瑰花,都是我帶著他們種植,並且收購的。
如果公社醫院建起來,大家也可以種中草藥賣給醫院。同時,縣裡也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確保大家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一位老農夫皺著眉頭說:“你說的倒是好事,可這事兒能不能辦成,咱們心裡沒底啊。
張家岔村土層厚,耕地多,山上也能種植中草藥。
可是咱這山,全是沙礫,土層比頭皮還薄,山上連野草都很難養活。
要不咱也不能把那點水澆地當命。”
張英點點頭,認真地說:“大伯,您放心,建醫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先給你們找到適合本地種植的中草藥,你看可好?”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村民們終於同意了這個方案。但要求張英必須信守承諾,確保村民們的生活不受影響。
此外,張英還提出了一項創新計劃——建立一個“醫療合作農場”,由醫院負責提供技術支援,幫助村民們提高農作物產量。這樣一來,即使失去了部分土地,村民們依然可以透過高效農業獲得收益。
而且,蓋一個醫務所,連三分地都用不了。醫務所建在這裡,更多的是考慮離三個鄉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