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醫藥不分家(第1/2 頁)
張英被安排到的藥品研發部門,她原本以為自己會接觸到的都是現代化的化學藥物研發,沒想到卻被分配到了中藥研究組。
作為四零後,對中藥還是有所瞭解的。只不過村裡人一般不吃藥,能扛就扛過去,扛不過去就死了。只有慢性病才會抓中藥吃。張玉琴的隔房爺爺,年輕時候不慎踩進了石灰潭,被石灰燒壞了肺,每次咳的不行的時候,就去抓兩劑中藥吃。藥渣倒在路上,看上去都是各種草根。不過也沒聽說多少效驗。
但是後來,她幫林鈴帶李欣笛的時候,林鈴買過一堆兒童用的中成藥。蜈蚣丸,保濟丸等,都是常備的。小兒捏脊,小兒推拿,那都是每星期都要帶外孫女過去的。
張英還聽過幾次課,勉強算箇中醫愛好者。
張英僥倖重生一次,發現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年齡變小了,學習能力和精力也變得更好了。過目不忘有點誇張,但是看個兩三遍,還是能記住九成以上。
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定把精力放在中醫領域的研究上。
對張英來說,中醫充滿了神秘和吸引力。按摩推拿、針灸和艾灸等技術更是令她著迷不已。這些古老療法不僅能夠幫助人們緩解疼痛、恢復健康,還能提升生活質量。
更重要的是,在未來,掌握這些技能都是可以吃飯的。鵬城街頭到處都可看到艾灸館,生意看起來都還不錯。
雖然在目前中醫備受打壓,以及不久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中醫會迎來至暗時刻。但是隻要熬過去這個階段,這些學到手的本事,都可以給她帶來莫大的好處。
張英為了讀明白經典方劑,也順便讀一下中醫著作,一遍瞭解用藥的原理。私下,也在加強練習,特別是按摩推拿、針灸和艾灸等方面的技巧。
張英甚至想起來,李渣渣的書架上,有極厚一本書,叫醫宗金鑑。還有湯頭歌之類的。張英乾脆把那些書也弄了過來。
這套書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方論》及“四診”、“運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對張英自學來說,剛剛好。
這套書清朝編撰的,後來正式出版已經九十年代了。張英為了避免被人抓到把柄,特意讓系統把書留在異維空間裡。影片也同期播放影片教學。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英逐漸被中藥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她在研讀中藥經典方劑的過程中,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張英發現中藥不僅僅是簡單的草藥組合,而是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科學原理。
化學實驗各種試劑放一起,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中藥配方在一起,不同比例成分的草藥,用不同的溫度熬煮不同的時間,發生的反應,比化學反應複雜的多,但也寬容的多。
趙晴芳覺得張英關於中藥的想法很有意思,對張英的研究表示讚賞,並經常幫助她進行了一些化學分析工作——雖然都是些張英胡亂的寫出的配方,以期發現某些規律。
白雲飛覺得中藥和西藥各有優勢,兩者可以互補。他對於張英的嘗試也很感興趣,經常湊過來幫張英做實驗。
兩個月的實習很快過去,而張英的異想天開,只剛剛開了個頭,就被叫停了。
張英覺得光靠自己悶頭讀書,總歸還是差點什麼,最好是跟個科班學習。
但是近年中醫大學被裁撤很多,甚至中醫帶出來的徒弟沒辦法就業,跑去專門學中醫是不現實的。
張英只好一邊讀書一邊尋找機會。
這一天本來是週末,張英忙於讀書,連擺攤都忘記了,正在宿舍看書。
突然聽見宿管阿婆在樓下喊:“20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