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逼反荀家(第2/2 頁)
消磨殆盡了。
反祁,只待一個契機。
且說孟遇安在顧修之帶兵走後,開始在揚州加緊招募新兵,投入訓練,已經有了初步成果。
兩個月下來,又徵兵一萬,除顧修之帶走的三萬外,現在有了四萬安華軍駐守揚州。
在徵兵之外,孟遇安投入精力做得另一件事,就是研究熱武器。
之前她一直把自己發明創造的理科知識用於生活生產中,製作出了新式農具和各種醫療器具。
現在大戰在即,研究重心便轉移到了武器上。
冶鐵技術的提升讓揚州軍擁有了大批更強勁耐用的刀槍,可以和北燕人的武器抗衡。
但刀槍就算再強,也都是些冷兵器,不能對北燕造成降維打擊。
若想在軍事上更勝一籌,熱武器的研發是必不可少的。
在孟遇安的歷史中,火藥直到隋朝才被真正發明出來,用於軍事甚至要到唐朝。
在這裡研發熱武器幾乎是從零開始,任重而道遠。
硝石、?硫磺和?木炭的三元體系火藥是孟遇安走出的第一步。
最原始的利用火藥的武器,是一種火箭筒,即在箭桿前端縛火藥筒,點燃後利用火藥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
因筒內反作用力極大,比人手拉弓箭的射程更遠、力度更強,若把箭簇換成炸藥包,那這就是一個簡易的推進式手榴彈。
孟遇安做的“炸藥包”,其實也就是一個大號的炮仗。它的威力當然趕不上真的手榴彈,可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已經是破天荒的產物了。
做成之後,孟遇安又聯想到真正的槍彈原理,遂在炸藥包內放置了打磨鋒利的碎鐵片。在爆炸之時,這些鐵片就會隨著爆炸的衝力向四面飛濺,造成更大傷害範圍。
孟遇安給這種武器取名為“火蒺藜”。
火藥的配方和武器的設計圖,孟遇安當做最高軍事機密儲存,連鍾弼都沒有告訴。
幾個月廢寢忘食的研究設計沒有白費,看到了明顯成效。
經過初步測試,火蒺藜能輕鬆炸斷樹木、炸碎岩石,可以拿來攻城略地了。
孟遇安當即傳下令去,命軍械局量產,以備來日大戰。
賀令昌在魏興、上庸、新城三郡與燕兵和益州府兵交戰一月有餘,初期因未加防備而偶有敗勢,可後期還是抵擋住了,自閬中而來的兵鋒一時也沒能突破三郡防線。
顧修之和顧焱在弋陽郡屯兵,既未見北燕自北來襲,也未收到西邊賀令昌的求援,便繼續按兵不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