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悟道(第1/2 頁)
世界上沒有修煉者,葉秦是如今唯一踏上修煉之途的蛇,面對這個問題,他不由得陷入沉思中。
目前只有兩種答案:
一種是世間的確不存在修行者;
二是修行者太隱秘,普通書籍瞭解不到,唯有國家才知曉?
這兩個情況,葉秦也說不上如何辨別,但不論如何,弄清楚的話,會對他現在的修煉有所幫助。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看著眼前《道德經》,葉秦一下子就被吸引過去,而道德經上的這句話,實際上流傳很廣,前世沒少聽過。
基本上只要是大夏國的人,都能背上兩句。
但奈何前世的時候完全是當順口溜去誦讀,根本體會不到如今的感覺。
“這是因為修行的原因嗎?”
《道德經》為老子所著,可以說該書當中對於宇宙的形成還有自然的規律,都有獨到的見解。
甚至就連‘道’的觀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他認為天並非永恆的、並非最根本的,而最根本的是‘道’。
所謂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為最終的目標。
就是這樣一個信奉“道”的人,在最後也沒有明確表示“得道”。
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缺少先天靈性,所以也只能止步於此。否則書中所說,便不會只有這些,而是應該有具體的修煉方式才對。
透過這些古籍上的隻言片語,葉秦作為過來人有了些許推測。
他從一些字裡行間的蛛絲馬跡中猜測,懷疑老子當初很有可能即將踏入修煉一途,甚至極有可能,像自己一樣有過一瞬間的入定狀態!
那個狀態太選秒了,葉秦至今還記憶猶新,可惜並非可以隨意進入,需要極大的機緣。
而進入這個狀態後,會陷入到一種超乎尋常的頓悟感覺當中,思維運轉極快,對萬物的理解彷彿與生俱來,各種玄妙。
葉秦也是因為曾進入這入定狀態,才機緣巧合的開啟了修行之路。
但是葉秦發現,老子這一類古之先賢,因為困於自身限制,卻被攔在了修行的外面,終其一生,無法再更進一步。
所以他才會總結心中所想所念,留下這些文字。
因為曾經的入定狀態,雖是轉瞬即逝,卻也獲得不少啟發,開創諸多思想名著。
希望能夠啟發後人,寄以希望後世當中會有天賦出眾者,完成他沒有完成的夙願。
後世曾有記載,老子西渡歸隱,行至函谷關,函谷關令尹喜登樓遠望,見紫氣東來,便知有聖人將至。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之前,把守的關令尹喜看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認為必有聖人來到,趕忙迎接,果然見老子騎著青牛徐徐而來。
尹喜款待老子數日,請他著述,老子推辭不掉,於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稱之為《道德經》。
這便是《道德經》的由來。
也許這是真的,但裡面也有部分誇大的事實。
“看來老子當年西渡,說不定是為了能夠突破自身,尋求修行方法才對,也許他像我一樣也發現了人類缺乏靈性,所以不能踏入修煉,最後只留下思想傳承,卻無修行之法門。”
葉秦不知道老子最後有沒有找到解決辦法。
但很大可能是沒有找到的,否則到了函谷關,留下的應該是具體修煉法門,而不是《道德經》這篇思想名作。
不可否認的是,老子此人,是有大才,僅憑瞬間的頓悟,就能夠有此感觸,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