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一次遣使(第2/2 頁)
戲的期間告知了他們商量出來的解決辦法。
慈禧太后聽完得知,這些人是要派人前往日本求和於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因為慈禧太后從頭到尾就是堅定的求和派,幾位重臣商量出來的對策正符合她的心意。
經過商討,慈禧太后將這一一件大事交給了總理衙門的張蔭桓。
陰曆十月十三日,這一天清王朝的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和軍務處的文案景前往天津去找李鴻章。
他們二人帶著一封密函,密函之中就是給李鴻章的指示。
李鴻章在看到密函之後,知道慈禧太后是要自己想辦法結束戰爭。
於是他便和張蔭桓商量了起來,他們商量到底讓誰前往日本當這個稅客去說服停戰。
李鴻章和張蔭恆商量了很久很久,最終決定了一個人選。
這個人就是時任天津海關稅務司的德璀琳。
德璀琳 (1842—1913),德國人。
這個德國人在簽訂條約,當調解員是有一些經驗的,因為在光緒十年(1884 ),也就是中法戰爭期間。
他是發揮出來作用的,因為他從中調解中國和法國,正是因為他,才讓中法從而簽訂了 《簡明條款》。
李鴻章決定了之後,他隨即便上書一封來看看恭親王等人是什麼意思。
恭親王在收到李鴻章的書信之後立刻表示認可,因為恭親王覺得李鴻章找了一個洋人,他認為日本對於洋人定然會有所忌憚,所以說這談判是能夠進行下去的。
陰曆十月十九日,張蔭恆和景星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後也是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後,他們二人先是向軍機處也告知了要讓德璀琳前往日本求和的事情。
軍機處的人也是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答應了。
一切準備完畢之後,李鴻章上奏請求給德璀琳一品頂戴,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日本知道大清對於此次議和的重視。
陰曆十月末尾。
一切事宜準備完畢過後,德璀琳帶著李鴻章給自己的照會來到了日本的神戶港。
日本人隨後將這件事情電告東京,他們要看看東京那邊是什麼意思。
可是東京方面得知訊息過後,卻是不以理會,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德璀琳是一個德國人,並不是中國人。
所以讓他來是不行的。
於是這個“德國人”便被日本給拒之門外了,第一次遣使求和也失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