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域外天魔(第2/2 頁)
無論是神學還是科學研究領域都渴望揭開有關靈性的面紗。
儘管至今為止仍有許多案例支援或反駁這一說法不等,但從某種程度上證明死亡瞬間確實會發生重量減少的現象。
但究竟能否將這種差異定義成'靈'的具體體現形式目前尚未能給出明確答覆。
而對於經常浮現在腦中的神秘聯絡方式,韶葉子始終在揣測其影響範圍是否會達到靈魂層面?
科學界一部分意見傾向於將其描述為一種控制個體思想行為感情等方面的非物理要素。
每位個體擁有獨特性且伴隨成長而變化直至消逝。
神經科學專家透過觀察腦部結構活動確認:意識實則源於大腦內部某些特定區域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交流過程;
當生理終止執行後,“魂”也隨即消失。
不過以上所有觀點皆基於現有技術水平限制之下提出的假設論斷罷了;
另一位知名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博士曾因參與發現dNA雙螺旋模型獲獎,後期開始致力於探究思維背後的工作原理直至最終提出——脫離肉身而存在的‘意念’形態是不可能實現的假說。
但自古以來,無論是華夏的傳統文化還是修仙神話領域,對靈魂都有特別的認識。
比如《楚辭·九章·哀郢》裡就有:“那遊離的靈魂渴望歸家啊,怎會片刻忘記返鄉之路。”
而漢代蔡邕的《陳留太守胡公碑》裡也提到:“魂魄四處飄蕩,似乎無處安息。”
早期基督宗教把人的靈魂區分為“靈”和“魂”,“魂”指的是生命力量,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而“靈”則被看作來自上帝,為人類獨有。
因此,在一些信奉基督教的地方,就有了“人是最高等生物”的觀點。
原本的一些基督教教義並不認為靈魂永存不滅,而是相信可以透過復活回到世間或前往天堂、地獄等地。
這樣的論述聽起來有點超乎想象,不過韶葉子卻覺得,也許靈魂就像某種特殊的物質形態——只不過是在另一個維度下的存在而已。
這種看法借鑑於道教對靈魂的理解。
道教對於靈魂有著非常具體且獨到的看法,他們認為靈魂是由三魂和七魄共同構成的,人死之後,七魄先行消散,隨後是三魂分離。
“魂”掌管著人的精神意識,“魄”則掌控了肉體活動。
三魂通常指的是“天魂、地魂、命魂”,有時也被叫做“元神、陽神、陰神”或其他名稱,如果用今天的話語來解釋大概可以理解為人的先天特性、遺傳因子以及後天習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