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的爺爺回來了(第2/2 頁)
過呢所有的人都是按照付出勞動的多少,拿取報酬,他覺得終究是可以接受的吧。
我們村子,因“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劃分成了二十四個生產隊,各個生產隊各自安排生產、生活活動。
因著土地差異、人口不同、每個人生產隊的收入也是不同的,也有人因此吵鬧著要調換的。
到了1958年,四叔出生了,家裡的生活開始出現困難。
也是這一年,堂爺爺家的小叔也出生了,兩個人相差十天。
這一年,村裡的政策再次調整,幾個村合併成人民公社,我們村和東邊的四個村子,組成了劉莊公社,
整個公社實行組織軍事化、生產戰鬥化、生活集體化,以村為單位,統一調配勞動力,統一安排生活。
這一年村裡開始建立公共食堂,取消自留地,而且不再允許所有的社員(入社的人家)在家獨自做飯,不過大家都可以免費去食堂吃飯,還可以放開量吃飽,於是,所有人的日子的困難有所緩和。
公共食堂把村裡的糧食統一集中起來,集體一起做飯吃,大家還能吃飽,很多人非常高興。
後來隨著糧食的減少,食堂的飯菜開始按量供應,很多人開始吃不飽。
再後來,全國掀起大鍊鋼鐵的群眾運動,各家各戶的各種鐵器包括做飯的大鍋都被摘走了,當做鋼鐵冶煉的原料,別說家裡沒有糧食,就是有,也沒有鍋可用,連鐵盆都沒有,只要沾了鐵字都是帶走的。
這一年,村裡的青壯年開始大量外出,去各個工廠、礦山參加勞動,有的上山砍樹,下山挖煤,找礦鍊鐵,也有的去其他地方勞動,只有老幼和婦女在家耕種土地,爺爺沒有出去,他應該算老年了。
1958年,父親去了縣裡的煉油廠工作,勞動強度大,有時甚至連軸轉,唯一的好處是可以吃飽,還能偶爾吃到饅頭。
這一年,他十九歲。
也有很多人,去了鋼鐵廠和相關的輔助工廠工作,只是後來陸續有人離開,因為有人實在是堅持不住高強度的勞作和超高溫的環境。
總之,村裡種地的熱火朝天,外面參加工作的也是熱鬧非凡。
喜歡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請大家收藏:()沉年舊事之生於60年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