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0(第1/2 頁)
:“別忙了, 其餘人明日才到。”
二人互通了訊息,原來京中對情況也有所掌握,今年旱情雖嚴重,但只要朝廷還在下發賑災糧,當地百姓就不該背井離鄉, 戶籍路引都是難解決的大麻煩, 只要還有一線生機,就斷不會冒著這般大的風險出逃。
更加蹊蹺的是, 除了土地旱死的農民,很多富商也從西邊往東南、東北走。
這般的天災, 除了最嚴重的二個州府, 其餘府州也均有上報,包括淮安王都上奏了朝廷。
楚樂侯卻沒有, 他的封地難道會毫無旱情?
淮安天氣比京城熱,鳳明解開兩顆襟扣:“楚樂侯有大問題。”
景恆推開窗, 讓風灌進來:“你要親自去廬州?”
“不只是廬州,還要查楚樂侯的封地。”
“不知疫病之說是否為真, ”景恆問:“此事可有眉目?”
鳳明道:“朱汝熙在來的路上, 待他看過就知曉了。”
景恆的院中種滿芍藥, 五月正是花季,風拂過花香醉人,傍晚,二人用了膳,在芍藥花間支了涼塌納涼。
鳳明靠著景恆就犯困:“真不想管這些閒事。”
景恆給他打扇:“賑災的事哪是閒事?我已經著人在城外施粥,搭棚子給災民住,淮安這邊你放心,無論來了多少災民,都能救。”
鳳明打了個哈欠,懶懶地問:“什麼米,摻沙沒?”
在賑災粥米中摻沙,是為了防止有些人惡意高價賣糧,而後轉頭去吃朝廷的賑災糧。災民餓的急了,泥土都吃,自然不會在乎沙子。
這法子雖笨,卻好用。
這問題管家也提過,景恆從和平年代過來,委實說不出摻沙給災民的話。道理都懂,可淮安到底是富庶,景恆手邊也還充裕,便沒讓摻。
景恆沉默,鳳明知道那必是沒摻,他困勁兒也沒了:“你發的什麼米?”
景恆好似交錯答卷被老師訓斥的孩童,小聲答:“白米。”
鳳明長出一口氣:“沒摻沙……麥麩呢?糟糠呢?豆粉呢?”
景恆緊張到咬手:“就……米。”
鳳明氣極:“你有多少錢,能救多少人?一斤白米能換五斤麥麩或三斤豆粉,老百姓家平時吃的米粟都是帶糠的你知道嗎?”
災民不計其數,無論多少賑災糧發下去都不會夠,也不可能夠。只要朝廷施糧,就會有人來領,永無止境。
一斤白米換成三斤豆粉,那麼原先能救一個人的糧,如今就能救三個。淮安王府糧米再多,也總有吃完的一天,到時候災民吃什麼?
“你以為人人都和你一般,生來就住在王府、住在皇宮,吃的都是舂了又舂的精米精面?當了災民吃的比過年還好,以後誰去種地,豈不都等著救濟!”
鳳明氣得站起來,像只憤怒的小鳥,炸著毛在原地生氣。
道理景恆豈不懂?
氣候變化總是以十年為單位做週期變化。今年大旱,不是明年就一定能好的,少則一兩年、多則年,以一人之力總不能及。
可只要景恆能拿出來一斤米,他就做不出往粥裡摻沙的事。同生為人,饞了沙的米粥,他咽不下去!
景恆出人出錢還捱罵,氣鳳明把他當‘何不食肉糜’的公子哥。
景恆也站起來,合上摺扇,冷著臉:“摻沙的米也是給人吃的?你們朝廷要是賑災得力,原也用不著我費力不討好,倒惹你生氣。”
這話誅心,鳳明轉身便走,不與景恆爭執。
他千里迢迢趕到淮安,一路上換了三匹馬,連騎慣的坐騎白馬‘百里’都扔在驛站,這才早了一日趕到,有時間同景恆見面。
廬州的事兒再嚴峻,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