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董卓繼承呂布(第1/2 頁)
張讓、段珪等人劫持宮內眾人逃跑的時候,為避開從正門衝宮的袁紹等人,一路從皇宮北門而逃。
在平縣揪除了內部的壞人——中常侍趙勝,雒陽八關雖是皇帝靈帝親衛,但靈帝駕崩之時已經歸屬大將軍何進統領。
只餘上軍校尉蹇碩麾下五千軍,算是閹黨的軍事力量。
而蹇碩的上軍校尉部,一直駐守伊闕關。
靈帝駕崩之時,還被以報喪名義派出不少,現在只餘三千軍在雒陽南伊水上的伊闕關。
張讓等人在平縣稍作休整之後,裹挾著小皇帝繼續往東跑,進了芒山之中。
看情況,他們是準備到鞏縣匯合將順流而下的蹇碩,然後衝擊沒有袁紹鎮守的旋門關。
皇帝、太后、陳留王全都失蹤,一時天下震動,董太后的身死之謎,就不算什麼大事了,草草地也就算在了挾帝逃跑的張讓等人頭上。
丁原接到何進的訊息之後,打著旗號,帶著五千大軍就浩浩蕩蕩回京師“奉天討逆,誅除閹患”去了。留下曹操又是孤軍面對白波軍。
到了函谷關,丁原卻收到了何進被誅殺的訊息,一時不知該進該退。
畢竟他一個外臣,何進沒死,無詔不得進京就有人給他頂著,何進死了,無詔進京,視同謀反,沒人扛這口鍋。
丁原在此耽誤,董卓可沒有,一路往此而來,路上也收到了皇帝被挾持失蹤的訊息。
腦子一轉,董卓意識到富貴的機會來了,當即就派人回涼州召集剩下的兵馬。
自己當道下寨,就駐紮在華陰,派遣手下李榷郭汜領兵二千,回返拿下長安故都。
立下寨之後,董卓一邊等待後軍,一邊遞信催促擋在函谷關的丁原入關,火速解救皇帝陛下。
丁原要是敢進關早都進了,還能等他董卓催促。
知道董卓準備害自己,丁原也不客氣,回信就是破口大罵,反正仗著函谷關城之險,董卓那五千沒馬騎兵,也攻不下自己五六千人守的函谷關。
董卓這邊本來想著能忽悠丁原進去也行,自己就打著討伐不臣的旗號跟進關跟他演演戲,然後火速找到皇帝,混個活命之恩,當個從龍之臣。
結果。
“不當礽子!丁建陽,恁妙計不聽,額弄死你!”
丁原不聽,還遣使回信大罵董卓,氣得董卓當場掀翻桌案,跳起來拔刀亂劈。
可憐的丁原使者,當場碎了,可能臨死,他悟了一句話吧。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還沒交戰先殺使者,這個歷代大漢使者的一種特殊用途。
臉上糊滿血肉的董卓稍稍平靜,卻並沒有因此消氣,而是派出探馬探查函谷關丁原佈防,做出攻關態勢。
另外將佔下長安的李傕郭汜二人調了回來,同時回來的,還有他在涼州的那萬餘叫鐵騎的步兵隊伍。
董卓撤退,去了司隸,皇甫嵩自然察覺到了,但是他現在不能動了。
王國死後,皇甫嵩的待敵內亂政策,確實有用,但那也僅僅是將他們封在河西的情況下,他們會因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內亂,互相征伐。
要是皇甫嵩敢跟董卓一樣離開,別說漢陽、安定,就是右扶風,左馮翊也得跟著像隴西郡那樣遭殃。
搶百姓,總是比搶同樣手持刀槍的同類好搶得多不是,既低成本,又安全。
說回董卓與丁原的交鋒,自董卓後軍到後,多次嘗試攻城,並沒有取得多大效果。
反而損兵折將,特別是呂布和張遼幾人,站在關牆之上,是水潑不進,片羽不飛。
董卓只得再次鳴金收兵,回營商議對策。
其實,這也成了例行商議了,讓大家面子上好過,前幾次也沒商議出個什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