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珩 第99節(第1/3 頁)
</dt>
“國人唾罵,千夫所指,生前流離失所,身後葬歸君陵。”
國太夫人移開香爐的頂蓋,親自投入一塊香餅。看著青煙嫋嫋升起,重將爐蓋合攏。
一聲輕響,銅鑄的器具嚴絲合縫。
“阿珩已然是手下留情。”
她的聲音在殿內流淌,很快如輕煙消散,再不可聞。
侍人小心抬眼看向屏風前,又迅速低下頭,自始至終不敢發出半點聲響。
肅州城外,宗、祝等人的馬車一路疾馳,終於追上林珩的戰馬。
馬奴勒緊韁繩,宗推開車門,手扶冠帽跳下車,祝、卜等緊隨其後。幾名巫慢了一步,下車後仍喘息不定。俯身行禮時,胸前的骨鏈垂落,掛在上面的骨甲互相碰撞,發出陣陣聲響。
“公子,不停靈,不擬諡號,不送陪葬,不殉,實乃有違禮儀。”宗攔在林珩馬前,看向隊伍中的靈柩,眉心擰出川字。
“父君薨於鄭,停靈多時,應速下葬。諡號後擬,陪葬以鄭宮金玉,殉以陶人俑。”林珩翻身下馬,站定在宗的對面,以示對這位老人的尊重。
“可是……”宗仍有遲疑,忽遇刺人的目光,源於隊伍中的氏族。
林珩放歸妾夫人,諸女歸家,也有隨子女開府。若宗堅持殉葬,如費氏、田氏等勢必要怒。
此番伐鄭,氏族們無不竭盡全力,功勞不小。年青一輩如智陵、費廉等更是戰功赫赫。他們也是林珩的忠實擁躉。
“事急從權,宗當體諒。”林珩靠近宗,低聲道。
“國內未有先例,上京聽聞,恐會藉機發難。”宗掃視左右,同樣壓低聲音,提出他的擔憂。
他對晉侯失望透頂,據理力爭出於公心,避免林珩被抓住把柄刁難。
“晉未有,上京卻有。”林珩不再壓低聲音,道出他在上京看到的記載,“穆王南巡不知所蹤,陵中葬空棺,無人殉,皆以石人俑替代。今父君入葬,以陶人俑殉,實乃有例可循。”
大軍中有史官,全部被林珩召至近前。幾人皆知平王時的混亂,當面證實林珩所言。
“公子所言不假。”
“上京有史冊,僕先祖隨君入京,送王棺入陵,留有撰錄。”
穆王神秘失蹤,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平王在戰亂中登位,朝局一度動盪。
穆王葬禮時,送入陵墓的是空棺,他的妻妾兒女大多死於戰火,即便活著也不能為空棺殉。
平王採納執政的意見,命人雕刻石人俑送入陵墓。
史官們言之鑿鑿,宗和祝一番商量,接納林珩的提議,各自手捧骨刀和弓箭行在棺槨左右。
林珩沒有再上馬,取下發冠,解散發髻,徒步走向君陵。
林原仿效行之,落後幾步跟在他身後。
氏族甲士紛紛下馬,在巫的唱聲中排成佇列,組成一支送葬隊伍,浩浩蕩蕩行向君陵。
與此同時,一支由蜀國來的車隊抵達邊城。
車上的田齊吊著一條胳膊,忍著疼痛從車窗向後望,發現暫時甩掉追兵,終於鬆了一口氣。
“快進城。”
“諾!”
知曉入城才能活命,騎士策馬揚鞭,馬奴揮動韁繩,在夕陽下風馳電掣,向晉國邊城飛奔而去。
“蜀國公子?”
邊城縣大夫陶青聽人稟報,見到僕人呈遞的玉玦,不由得大吃一驚。
他起身繞過桌案,拿起玉玦細看。
燭光映照下,玉質潤澤,屬難得一見的珍品。蟠螭紋極為精美,是蜀國工匠獨有的技藝。
“確是蜀國宮廷之物。”
陶青出身陶氏旁支,與陶榮素有來往。為人眼光獨到,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