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短篇小說(第2/3 頁)
說完這席話,李禎將手裡的這份奏摺遞給劉藝。
而劉藝開啟一看,竟是範泰上奏請設西北四路經略使,統一指揮西北戰事的奏摺。
而其推薦的這位經略使的人選竟是御史中丞楊國斌。
看完這份奏摺劉藝氣得臉都青了,合上奏摺急切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
“西北地勢複雜,元遷狡詐,而楚國公和曲昌候久經沙場,必有良策消滅元遷,楊國斌懂什麼?”
因為李禎請教的態度,劉藝說出了心裡話,堅決反對楊國斌擔任西北四路經略使是有原因的。
按大興王朝的軍事設制,每路設定一軍,日常的最高指揮官是統制,往下排是副統制、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
如出現較大規模的戰爭,朝廷會臨時安排招討使、宣撫使指揮兩路或兩路以上的軍隊,基本分工是招討使為司令官指揮作戰,宣撫使為參謀長負責出謀劃策並指揮後勤。
而經略使卻是一個地區的軍事最高指揮官,相當於這個地區各路軍的總司令,招討使和宣撫使也要服從他的指揮。
所以劉藝堅決反對由楊國斌擔任西北四路經略使。
這是李禎給他打消顧慮的結果,按照以前的規矩,三使均由文官擔任。
這次出現了意外,劉太后讓曹穆和曾樂行分別擔任西北兩路軍的招討使和宣撫使,並未遭到範泰等人的反對。
原因簡單,這兩位都是保皇派,他們巴不得讓他倆離開京城。
而讓楊國斌擔任西北四路經略使,就是準備將三使的職位牢牢控制在文官集團手裡。
同時還有一個目的,讓楊國斌獲得一點戰功,為接替範泰做準備。
這點私心李禎能琢磨出來,劉太后更是一眼就看了出來,放下奏摺緩緩問道:“皇上是何意見?”
李禎坦然回道:“今早、兒臣安排王寅詢問陳恪,興律兩國的談判底線在哪?陳恪回道:‘不要修改安定城盟約......’”
看過“家”這部短篇小說後,李禎對劉太后敞開了心扉,如實說出陳恪所言。
等他說完,劉太后嘆口氣說道:“我也是這麼想的,但譚相堅持修改盟約,還是沒有陳恪看得遠啊!”
劉太后在李禎面前自稱“我”而不是“哀家”,這是以娘倆的身份說話。
她肯定陳恪的建議,然後問道:“還有其他嗎?”
李禎輕聲回道:“娘、陳恪讓王寅帶回一句話,內行指揮外行是兵家大忌,楚國公和曲昌候對我大興王朝忠心耿耿,宜信之。”
聽他稱呼自己“娘”,劉太后開心地笑了,隨即問道:“陳恪竟知範泰的奏摺?”
李禎回道:“當時兒也納悶,於是詢問王寅,陳恪為何說出此話?”
“王寅回道:“小部隊的焦老三和王小乙跟隨曾侯爺前往西北征戰,陳恪十分擔心。”
“陳恪說:‘將士為國戰死沙場死得其所。但因外行的瞎指揮而死在沙場那就太冤了。’”
李禎的解釋合情合理,陳恪有兩個兄弟就在西北戰場,是因擔心而提出建議的。
劉太后理解陳恪的心情,輕輕點點頭,然後輕聲問道:“你接受陳恪的建議?”
李禎輕輕搖搖頭、低聲回道:“兒心中疑慮,請舅父前來以外甥的身份向他請教,舅父堅決反對範泰的奏摺,所言與陳恪相似。”
聽他請教劉藝讓劉太后高興,陳恪畢竟是外人,而劉藝卻是自己的親弟弟,李禎還是相信自己人的。
有劉藝的話,劉太后也不想接受範泰的奏摺,但她還是遲疑,輕聲說道:“由文官擔任三使本是祖制,這次已是例外,當時範泰等人沒說話。”
“這次他們一定搬出祖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