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準備援朝(第1/2 頁)
一日,朱天明接到崇禎皇帝的御札,告知朱天明朝鮮前領議政金堉,已逃往北京。再三請求大明出兵光復朝鮮。
崇禎已決意讓其及隨員跟隨六萬增援部隊一起出關,交給朱天明安排。
關內所派來的六萬軍隊也先後抵達,朱天明讓這六萬生力軍安置在各處要地駐守。
金堉一行也隨最後一批增援部隊抵達了瀋陽。
朱天明親自出城迎接了金堉等人,並在瀋陽皇宮內設宴款待。
席間金堉哭訴朝鮮的慘狀,請求朱天明儘快出兵朝鮮。
朱天明則是滿臉哀痛的說:“領議政大人,朝鮮百姓與我大明同屬華夏苗裔,朝鮮百姓所受之苦,我遼東百姓也曾遭受,我們感同身受。
只是你也看到了,我這幾萬軍隊與數十萬建奴大軍在這極寒之地浴血奮戰,能取得現在的戰果已是僥天之倖。
多爾袞攻入朝鮮時,我的軍隊正在數百里的戰線上,分兵與戴善、豪格為首的數十萬建奴餘孽對峙。
若稍有不慎便會遭受滅頂之災,更何況抽調軍隊援護朝鮮。
我曾幾次上書奏請增派兵馬協助防守,可無奈天氣極寒,大雪封路,關內兵馬無法前出。
就連水師都曾多次試探前來援助,但無奈海面結冰,水師戰船根本無法靠岸。所以直到現在增援部隊才趕到遼東。”
金堉聞言點了點頭道:“這些老夫都能理解,將軍也確實不易。之前朝鮮民間還有不少人議論,大明是故意坐視不救。如今看來,也是有苦衷的。”
朱天明佯怒道:“我大明天子向來視朝鮮與我大明為一體,所以斷不會有故意不救之理。就算不救朝鮮,難道還會坐視我們這數萬皇家禁衛軍困於危局而不管不問嗎?”
金堉拱手道:“將軍息怒,皆是我小國之民心量狹窄了。”
朱天明道:“領議政大人放心,如今關內增援兵馬已到,水師艦隊和蒙古騎兵也已前來增援,我會盡快抽調部隊,前往解救朝鮮。”
金堉及隨員聞言,起身向朱天明深施一禮道:“朝鮮軍民永世感念天朝隆恩,感念將軍大義。”說罷,金堉跪倒向朱天明磕了個頭。
朱天明趕忙扶起,眾人再次落座後,朱天明詳細的向金堉及隨員瞭解了朝鮮當今的情況以及地理地形。
翌日,朱天明便發出公函,邀請孫承宗、阿魯、毛文龍、劉興祚、鄭芝龍彙集於瀋陽,一起研究出兵朝鮮半島之事。
十日之後,眾將雲集瀋陽,朱天明提出將出兵收復朝鮮,各方均無異議。
朱天明便做出安排:戰役第一階段,全軍兵分四路,第一路由鄭芝龍率領水師協同毛文龍部從海上南下,攻佔濟州島,
然後以濟州島為基地收復沿海各島並登陸,攻擊佔領光州,收復全羅道並襲擾慶尚道;
第二路為阿魯所部,從安東入朝沿西路進攻安州、平壤。
第三路為劉興祚部,從葉吉入朝,沿東路收復羅津、清津、端州、元山。
第四路為朱天明部,由集安入朝,走中路山區收復寧遠、德川、順川方向,最後與阿魯部合攻平壤城。
戰役第二階段,二、三陸軍收復開城,進逼漢城。四路軍南下收復春川、平昌等地。第一路軍收復慶尚道,隨後與第四路軍兩路夾擊收復忠清道。
戰役第三階段,四路合圍漢城。並在水師的協助下,收復漢城,徹底消滅盤踞於半島的建奴。
眾將確認了自己的作戰任務後,並無任何意見。
朱天明請孫承宗總督遼東軍務,自己則專心於朝鮮半島的作戰。
朱天明盤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火力,此時加上後續新送來的火器,朱天明的兩個師已經全部換裝新式栓動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