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無長兄_31(第1/2 頁)
</dt>
直到現在,遊可和崔家人才算是鬆了口氣。
崔琳沒有官職在身,更不是士兵或者軍戶,從“平民百姓”的定義上來說,崔琳也是不折不扣的“平民”。
盧水胡人篤信佛教,認為死於戰鬥或者被戰鬥殺死的人都是“犧牲者”,可立地成佛。
此時的佛教很會變通,就和在現代宣傳口喊“阿彌陀佛”再燒高香就能願望成真一樣,他們在這裡對著不同的朝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宣傳的教義都有所不同。
南朝都是漢人,講究“仁義”,他們就宣揚“慈悲”。
北魏初期年年征戰,百姓負擔著征戰帶來的重稅活的極為辛苦,佛門就在北面宣揚“忍耐”、宣揚“戰死成佛”。
由於佛門還經常撫養戰爭中的孤兒、教授平民和胡人文字與知識,也就更加受弱勢者的敬仰。
人心動盪、生命朝夕不保的年代,各種支撐著人心繼續前進的信仰,就變得極為重要。
盧水胡人比大魏的百姓和士兵活的更為艱難,對信仰也就看的比性命還重。
若蓋吳發出“神佛共棄”的誓言,對盧水胡人而言,無異於和漢人的“死後不得超生”、“死無葬身之地”差不多的意義了。
盧水胡人的手裡有崔琳,他們的鐵騎將兵戈指向了虞城的百姓,而虞城的地方官和府兵在此時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他們作為調虎離山的“虎”,只能被動的陷入盧水胡的陰謀不得動彈。
唯一能靠著武力力挽狂瀾的,只有眼前的賀穆蘭。或者說……
——只有“花木蘭”。
白馬和其他盧水胡人用匈奴語不停的溝通著什麼,可以看得出,大部分盧水胡人都不同意“花木蘭”的要求。
蓋吳閉上了雙唇,保持他慣有的沉默。
“老子看不下去了……”一個男人的聲音突兀的響了起來。
沒一會兒,幾個強壯的漢子扛著一個滿臉是血的華衣青年從求願寺的後方閃出,在他們身後的遊俠兒呼喝起來:
“崔琳在此!崔琳在此!”
說出“看不下去”的,正是梁郡此地的遊俠首領高金龍。
隨著一聲“崔琳”在此,局面又有逆轉。
崔家人幾乎是以雀躍的表情看著自家的公子被人從破廟裡背了出來。
此刻,這些穿著麻衣葛衫的遊俠兒,簡直成了傳奇一般的人物。
高金龍讓遊俠兒把崔琳背到魏軍那邊,指著盧水胡人罵了起來:
“你們最好乖乖答應了花將軍的條件然後給我滾出虞城地界,若是虞城死了一個百姓,日後魏地所有的遊俠兒將一直追著你們的蹤跡,不死不休!”
“頭兒說的好!”
“你們這群盧水胡趕緊給我們滾!”
“惹毛了我們這些遊俠兒,以後你們到哪裡,大魏的兵馬就跟著我們的訊息到哪裡!”
若說“花木蘭”的話讓蓋吳滿心抗拒,那遊俠兒背出“崔琳”來,就是讓蓋吳驚疑不定了。此地的遊俠首領說出“追著你們的蹤跡不死不休”,更是險些讓蓋吳一口牙都給咬碎。
盧水胡都是騎兵,來去如風,行動飄忽。他們有時化整為零,有時化零為整,只要僱主需要,他們就可以立刻加入戰鬥,又不顯露行跡。
北魏以騎兵為主,又有眾多異族,馬匹並不是管制的稀有之物,各地出現一些騎著馬的人根本就不打眼。
但被遊俠兒盯上,那就不一定了。
他們是最好的斥候和探子,會無孔不入的盯著你的一舉一動。
賀穆蘭見此時盧水胡人有所動搖,一揮手中的“磐石”,劍指蓋吳。
“答應我的條件,或者維護你們的規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