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楚昭王返國(第5/7 頁)
麼哭得這麼悲傷?” 老婦人說:“我有個女兒守身三十年未嫁,往年在瀨水浣紗,遇到一個窮途末路的君子,就給他飯吃,怕事情洩露,自己投瀨水而死,聽說她所施捨飯食的人,就是楚國逃亡的大臣伍君,如今伍君得勝而歸,她卻得不到報答,我為她白白死去而悲傷!” 軍士於是對老婦人說:“我們的主將正是伍君,他想報答你千金,只是不知道你家在哪裡,已經把金子扔到水中了,你何不去取呢?” 老婦人於是取了金子回去,至今這條水被稱為投金瀨。髯仙有詩說:
投金瀨下水澌澌,猶憶亡臣報德時。
三十年來無匹偶,芳名已共子胥垂。
越王允常聽說孫武等領兵回吳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料想難以取勝,也班師回國,說:“越國與吳國是敵國啊!” 於是自稱為越王,此事暫且不表。
闔閭評定破楚的功勞,以孫武為首。孫武不願做官,堅決請求回山隱居,吳王讓伍員挽留他,孫武私下對伍員說:“你知道天道嗎?暑去寒來,春去秋至,吳王自恃強盛,四境沒有憂患,驕傲享樂之心必然產生,功成而不知退,將會有後患,我不只是為了保全自己,也是想保全你!” 伍員不認為他說得對。孫武於是飄然而去,吳王贈送他數車金帛,他都沿路散發給貧窮的百姓,後來不知道他的下落。史臣有讚語說:
孫子之才,彰於伍員,
法行二嬪,威振三軍。
御眾如一,料敵若神,
大伸於楚,小挫於秦。
智非偏拙,謀不盡行。
不受爵祿,知亡知存。
身出道顯,身去名成。
書十三篇,兵家所尊。
闔閭於是立伍員為相國,也仿照齊仲父、楚子文的做法,稱呼他為子胥而不直呼其名。伯嚭為太宰,共同參與國政,把閶門改名為破楚門,又在南邊邊界壘砌石頭,留下城門派兵把守,以抵禦越國人,稱為石門關,越國大夫范蠡也在浙江口築城,以抵禦吳國,稱為固陵,意思是說此城可以固守。這是周敬王十五年的事情。
話分兩頭。再說子西與子期重新進入郢城,一面收葬平王的骸骨,重新建造宗廟社稷,一面派申包胥率領水軍到隨國迎接昭王,昭王於是與隨君訂立盟約,發誓互不侵犯,隨君親自送昭王上船,才返回。
昭王行至大江之中,憑欄四處眺望,想起往日的苦難,如今重新渡過此江,在江中心悠然自得,心中十分高興,忽然看見水面上有個東西,如鬥一般大,顏色鮮紅,便讓水手打撈上來,問遍群臣,都沒人認識,於是拔出佩刀砍開,裡面有像瓜一樣的瓤,嚐了嚐,異常甘甜,便遍賜左右之人說:“這是無名之果,若有認識的人,可等博物之士來鑑定!”
不久,行至雲中,昭王嘆息說:“這是我遭遇強盜的地方,不可不做個標記!” 於是停船靠岸,讓鬥辛督促人夫在雲夢之間修築一座小城,以便行人旅客投宿。如今雲夢縣有個地方叫楚王城,就是其舊址。子西、子期等在離郢都五十里的地方迎接昭王,君臣相互安慰勉勵,到達郢城後,看到城外白骨累累,城中宮殿,大半已經殘毀,不禁悽然淚下。
於是進宮拜見昭王的母親伯嬴,母子相對而泣,昭王說:“國家不幸,遭遇如此大的變故,以至於宗廟社稷衰敗,陵墓受辱,此仇何時能報?” 伯嬴說:“如今復位,應該先嚴明賞罰,然後撫卹百姓,慢慢等國家力量恢復充足,再謀劃恢復國土之事!” 昭王再次拜謝接受教誨。
當天昭王不敢住在寢室,住在齋宮。第二天,祭告宗廟社稷,省視祖先墳墓,然後升殿,百官前來祝賀,昭王說:“我任用了不恰當的人,幾乎導致亡國,若不是你們,怎能重見天日?失去國家,是我的罪過;恢復國家,是你們的功勞!” 眾大夫都叩頭謝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