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刷影片震驚古人的小說 > 第104章 臣和奴才的稱呼

第104章 臣和奴才的稱呼(第3/5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劇透大隋,我有一個爭霸天下系統人在亮劍,暗助晉西北鐵三角逍遙王養成記我剛中狀元,大周要亡了?召喚系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大明,你的崇禎回來了梢明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紅樓恩孝侯殺殺人,泡泡妞古今交換,我成了女帝背後的男人明末大文魁三國:箱子裡的皇城興漢季洗盡鉛華軍旅:說好體驗生活,你成將軍了家族式造反明末,從草原崛起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臣和奴才#】

【在清朝電視劇中經常能看見漢臣稱臣,滿臣稱奴才,那這種究竟從何開始呢?】

【臣:一開始也是奴才的意思。

臣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文當中,形象就是一個豎立的眼睛。

《尚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

其中的臣是指男奴隸的意思,而妾則是指女奴隸的意思。

《禮記·少儀》:“牛則執紖,馬則執勒,皆右之;臣則左之。”

夏商時代的奴隸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戰俘,所以這個時候的臣也有戰俘的意思。

但是,之後隨著官僚集團的發展,臣的含義就逐漸從被征服的人變成了輔佐統治者完成對底層管理的職業,奴隸的性質反而就消失了。

明代萬曆年間,東北人努爾哈赤崛起之後,後金的政治制度與其說是另起爐灶,不如說是地方部落加上明朝制度的大雜燴。

所以天命時期的女真人與大汗之間的自稱很直接就是“我”。

只有投降女真人的漢人,這個時候才會自稱“臣”。

到了皇太極時期,滿清完成了早期的封建化,就開始學習明朝了,滿人漢人的大臣自稱一律使用“臣”。

崇德、順治兩朝都是一樣,但到了康熙朝的時候,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咱們在影視劇裡面經常會看到一個東西叫做奏摺,也就是兩個硬的封面,中間夾雜了幾十個摺疊屏的那玩意。

一些不考究的劇組,連宋朝都會被安排說大臣上奏摺了。

實際上直到清朝順治朝為止,中國古代的朝廷與地方之間的聯絡靠的都是題本(各時代稱呼不一,採用明朝用法)。

明朝官員有事報告皇帝,公事用題本,私事用奏本。

題本蓋官印,奏本不蓋印。

題、奏本都由通政使司進呈,由內閣大學士“票擬”,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然後呈交皇帝“批紅”,由皇帝給出最終決定並用印下發。

因此,這兩種文書都是公開的。

但是康熙皇帝這個人他不一樣。

他善,捨不得大臣們上班幹活累著。

與其說大家一起開會討論,不如讓地方官和自己悄悄的說話,於是奏摺就出現了。

奏摺實際上就是把過去要公開的很多國家大事,全部變成了地方官和皇帝的私房話。

《康熙王朝》裡這個私房話還成了康熙治理有方、調節大臣關係的好辦法。

好聽一點的說法:叫加強了君主集權。

難聽一點的說法:家國不分。

實際上就是把國家當做自己一個人的私產。

屬於部落文化沒有洗乾淨,還一個勁的開倒車。

康熙年間能夠和皇帝用密摺交流的大臣並不多。

而能夠和康熙用奏摺告小黑狀的,大多都是在康熙身邊長大,從小就在宮廷裡面待著的旗人。

這樣的人不屬於科舉考上來的,能夠被派出去撈錢,全是靠給皇家幹粗活。

說難聽一點就是老愛家的家奴,所以這個時期他們在奏摺裡面對康熙的自稱就是奴才。

康熙眼見這麼多人圍著他叫自稱奴才。

大清第一巴圖魯,越聽越開心。

“這個稱呼對,極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大家都想討皇帝喜歡,都想進步進步。

康熙50年之後,除個別的大臣和皇子之外,旗人大臣們基本上也都開始陸陸續續自稱奴才。

這才有了所謂的滿漢分別稱臣和奴才的現象。

老愛家的特點就是兒子看不慣老爹。

雍正登基之後,對於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反派:公主偷聽我心聲,人設崩了
返回頂部